內地新股神話破滅 市場化路仍遙遠

內地出現中止新股發行首例,被視為曾經風光的新股申購神話,剝去穩賺不賠的桂冠,具有標誌性意義。負面事件正面解讀是普遍的反應,中證監主席尚福林表態,認為表明A股市場新股發行體制市場化約束的加強,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番話所指,事件是當局主導改革的勝利,還是反省後的徹悟,尤顯微妙。

嚴格地說,這次新股發行受阻,是技術原因。因為有效報價的詢價機構僅十九家,離二十家的准入門檻,僅僅一家之差,失敗的原因不外是路演推銷稍遜,或者估值報價略高。況且,在中止發行後半年內,仍可重新啟動上市程序,短期還有成功的機會。

事件只是被市場化擦破了一下頭,並非市場化約束加強的結果,最大意義不過提點了,對新股發行有必要作深刻反思。主要是高發行價、高市盈率和高集資額,所謂三高發行原則有悖市場化的精神。三高發行體現的不過是對發行人利益的傾斜,當中顯示罔顧投資者認同的彼此磨合,談不上市場化。

可笑的是,內地監管當局維護這樣的原則,並銳意護航。有A股以來,當局有形的行政之手拉停新股發行七次之多,主要是見市勢不好、成交低迷,為維護三高發行暫停新股發行。因此上市企業即使因應市況,想「減價」上市,也因行政拉停不能成事,失去自主選擇權利。

三高發行得到維護後,結果是出現「破發」潮。今年上市的一百四十餘隻新股,近八成「破發」,十隻跌破發行價逾三成。「破發」潮對新股的申購信心,帶來嚴重傷害,冷酷的市場現實點明了三高發行的惡果,新股發行淪為發行人夥同保薦人竭澤而漁的遊戲。

由於監管當局維護三高發行,有意無意屁股坐到發行人和保薦商一邊,容忍虛高發行現象氾濫,對此放鬆了約束,這現象的另一面就是價值發現人為化,甚至每多造假,損害了投資者利益。新股發行市盈率,由年初的七十三倍跌到六月份的約二十八倍,二十八倍都嫌太高,年初的更是誇張無疑,難道如此不合理的現象,當局竟一點疑問都沒有?

新股發行中止首例,無疑有生不逢時的偶然,一方面是受到「破發」潮的震懾,另一方面A股整體氣氛頹敗,失血嚴重。順應形勢只能估值下移遷就,事件所涉股份,有效詢價機構只差一家,可能估值偏離並不太遠,所以技術失手居多,新股發行作市場化反思,言之尚早。

其實,日前創業板三隻新股上市,「打新股」一族仍有套利空間,顯見新股敗走首例只是有點不好彩,實在不必吹噓成市場化的典例。事件是否使監管當局大徹大悟,投資者更加精明,還是未知之數。像尚福林所說的「新股發行體制市場化約束」,離融入內地股市仍遙遠。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