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俗稱「公民廣場」的政府總部東翼前地,與立法會大樓之間的交界豎設鐵欄,以加強保安,卻惹來各界爭議。自此之後,市民面對重重高牆,可往哪裏發聲呢?「門」還會「常開」嗎?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Q:加建鐵欄措施如何影響官民溝通?

A:政府總部「門常開」的設計,是一個沒有閘口的廣場,原意象徵政府願意廣納市民聲音,惟今次加建鐵欄,反而令外界感覺政府拒絕聆聽市民意見,造成官民敵對,破壞兩者間的互信。

Q:為何近年政府總部成為市民示威、請願的熱點?

A:地理上,現時的政府總部位處金鐘,地點及交通便利。自從反國教事件後,該處起了示範作用,成為向政府發聲的地標,一旦出現具爭議性的議題時,如東北發展,大眾就會提出「佔領政總」。

延伸思考

1.民怨不能釋放,對政府管治有何影響?

A﹕政府推行施政會出現困難。事實上,每項政策都不能滿足所有的持份者,但一旦激起民意,就會造成極端局面,大家都不願意作出妥協或讓步,以致政策難以推行,如國教事件。

2.政府的重要用地,應否對外開放?

A﹕世界各地的情況均不一樣。在歐美等地,政府要地不但是辦公地點,亦是旅遊景點,因此有部分範圍是對外開放,如美國白宮前的花園及廣場,一般的公眾人士均可進入。不過,在中國內地,重要機關的門外都設有圍欄,而且有軍人駐守。而本港則間乎兩者之間。

3.政府突然加建鐵欄的原因?

A﹕最近發生連串衝擊立法會事件,導致當局關注立法會保安問題,因而作出加強保安的措施。不過,此舉難免引人產生政治聯想,質疑政府總部範圍是否屬於「公眾地方」,若一旦限制開放的範圍及時間,會否令市民失去公共空間。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