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港大法律學者、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警告,若反對派無視政治現實,堅持「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一個方案,結果又被朝廷否決,香港很可能直至二○四七年都沒有特首普選,立法會普選更加遙遙無期,那是大家全輸之局。這話說對了一半,錯了一半。

    由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名特首候選人,再經一人一票選舉,《基本法》已白紙黑字說得清楚,「公民提名」與《基本法》無關,在朝廷眼中,這是政治僭建物,收貨的可能性只會比賣肉女明星的事業線更低。如果有人企圖以佔中迫使朝廷讓步,更是一廂情願。鄧小平健在時,說在香港駐軍就駐軍,說拆毀立法局直通車就拆毀,說一不二。只是到了胡溫時代,對港政策才出現彈性。當今聖上頗有小平之風,手腕強硬,面對美日聯盟尚不妥協,又怎麼可能向境外勢力支持的香江反對派屈服呢?

    作為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與朝廷打交道這麼多年,對朝廷的底線當然也有一定的了解。幾乎可以肯定,如果孤注一擲強推公民提名,政改必然就此止步,今後特首繼續由小圈子選出,而立法會繼續保留功能組別。二○四七年以後「一國兩制」消失,除非內地有普選,否則香港必與普選從此拜拜。

    但是,若說香港無普選就是朝廷及香港全輸之局,甚至是香港末日,未免言重了。如今不少港人懷念的港英時代是沒有普選的,港督由女王委派。為香港建立廉政制度、公屋福利,又留下行山徑的麥理浩,就不是普選產生,可他是一個有建樹的港督啊。香港成就東方之珠、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奇迹,亦與普選無關。倒是回歸後循序漸進推動民主,社會更亂了,民怨更大了,若是搞到像泰國那樣,有普選還不如無普選。

    顯而易見,香港若沒有普選,輸的是那些野心家,未必是我等普通市民,朝廷更是贏家。

    香桐仁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