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賺錢不入帳 經營蝕本市民孭

繼去年加價之後,九巴再次申請加價百分之八點五,理由是彌補上半年虧損及經營成本上升。九巴的申請加幅,較港府預測今年通脹率百分之三點九高出逾倍,脫離市民的負擔能力,令人嘩然,港府必須從嚴把關,拒絕九巴無理加價。

早於月前,九巴已事先張揚,聲稱受港鐵競爭影響,客量下降,路線重組方案又遭區議會反對,加上燃油價格和員工薪金上升,經營出現虧損,有加價壓力云云。九巴年前申請加價百分之八點六,最終港府只批准加百分之三點六,有理由相信九巴今次又是玩弄「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把戲。

唯其如此,更令人質疑九巴加價的理據,如果確實經營困難,九巴只須向港府申請足以抵銷虧損的加幅,輔以會計帳目佐證,毋須玩弄手段,以高加幅為籌碼,測試港府的審批底線,予人巧取豪奪的惡劣觀感。

九巴收入盈虧受載客量、成本控制和與巴士業務相關的收入等因素影響。一向以來,港府的運輸政策以鐵路為主軸,巴士為輔,隨着港鐵不斷擴展路線,港鐵西鐵線和馬鞍山線先後投入服務,巴士載客量逐年減少,未來隨着港鐵港島西支線、沙中線等陸續落成,預料巴士乘客量將會進一步萎縮。

港府須從政策層面着手,協助巴士公司適應經營環境轉變,例如透過路線重組方案,縮減與港鐵服務重疊的路線,巴士公司節省成本開支,自然減輕加價壓力。問題是路線重組方案受制於區議會,能夠縮減或合併的巴士路線,可謂寥寥可數,反過來成為巴士公司的加價理由。事實上,九巴已不止一次揚言,如能落實路線重組方案,可望毋須加價,對此,港府責無旁貸,應協調地區利益,說服區議會接受路線重組方案,否則等於拿全港市民的巴士車費開支,津貼個別地區居民的有限度巴士服務需要,而且為巴士公司加價提供藉口。

節流之外,巴士公司如何運用相關業務收入,同樣影響票價。眾所周知,九巴近年透過資產重組,逐步把土地收益、與巴士服務關連的特許廣告費等賺錢項目,轉由母公司持有。以原屬九巴的荔枝角車廠土地為例,經母公司發展為高級地產項目,收益達四十億元,但利潤全數撥歸母公司入帳,九巴未得分毫,更遑論藉收益抵銷巴士營運開支,降低票價,回饋市民。

必須指出的是,九巴能夠擁有這些土地,源於經營巴士業務,當年由港府批出供車廠用途,倘若九巴沒有經營權,根本不會獲批車廠用地,即使改變土地用途發展地產項目,也應由九巴繼續持有地權,確保收益投放於巴士業務,穩定票價。港府聲稱土地是巴士專營權以外的投資項目,坐視九巴把賺錢資產轉移給母公司,猶如利益輸送,利潤歸九巴的母公司,子公司九巴經營虧損,則向市民開刀,這其實是變相的官商勾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