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襲生霸佔學位 貧家子望門興嘆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這句千古傳誦的詩句,道出香港貧窮子弟向上無門的處境。在不公平的教育制度下,「世襲生」幾乎壟斷了名校學位,貧窮子弟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愈來愈少,輸在起跑線上的他們,根本沒有機會與權貴子弟公平競爭。

新學年官立及資助小學自行分配學位結果明日公布,在參與派位的近五萬名適齡學童中,只有四成三獲派心儀學校,成功率創十五年來新低。而在獲派學位的二萬一千多名學生中,多達一萬零二百人為世襲生,比去年增加八百多人,另有一萬一千三百多人按計分辦法獲派學位,數量與往年相若。

在學位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世襲生獲派心儀小學的人數不減反增,充分反映現行制度的不公。港府○二年修訂官津小學派位制度,當中兩項規定令制度變成世襲制,其一是規定校方必須全數取錄兄姊在該校就讀,以及父母在該校任教的學生,其二是父母是校友的學童可以獲得加分。以此推斷,在新學年的自行分配學位中,除一萬零二百名透過首項規定獲派學位外,尚有不少學生根據第二項規定即父母的校友身份加分入讀。

尤有甚者,校方為了全收世襲生,還可由統一派位名額中調配學額,七除八扣之下,那些沒有任何背景的學生想入讀心儀小學,可謂難上加難。

小一派位世襲制推行多年,質疑聲音不絕於耳,但當局卻認為,讓學生入讀兄姊就讀或父母任教的學校,除了方便照顧外,還可加強學生的歸屬感。實際上,世襲制無疑照顧了部分背景特殊的學生,卻剝奪了其他學生的升學機會,製造不公平。有人一語中的,有教無類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學校收生理應根據考試及面試成績擇優取錄,反觀現行制度以學生家庭背景為收生的首要準則,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封建制度」,到頭來必然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有的家族尤其是權貴子女可以世世代代入讀名校,而貧窮子弟只能望門興嘆,教育不公必然導致跨代貧窮。

香港教育不公平,官津小學的派位制度只是冰山一角。近年來,傳統名校紛紛轉為直資學校,一邊接受公帑資助,一邊收取昂貴學費,變相將清貧子弟拒諸門外。加上當局為了應付未來數年中一生源下降,要求官津學校一刀切減班減位,官津名校學位買少見少,進一步降低貧窮子弟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今日香港,富家子弟機會多多,有人世襲官津名校學位,有人選擇私校、直資或國際學校,條條大路通羅馬。而貧家子弟無法負擔昂貴學費,甚至連入讀官津名校的機會也遭到無理剝奪,試問情何以堪!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知識經濟的今日,教育是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教育不公平,社會又怎麼可能公平呢?香港貧富懸殊日益惡化,深層次矛盾不斷加劇,恐怕就是由教育制度引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