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美容又出事 官僚作風仍不改

上月一個大型醫學美容集團發生毒針奪命事故,揭示美容行業規管放任自流,消費者難以區分高風險醫學美容療程,港府宣布成立督導委員會,全面研究如何監管醫療機構與美容業結合衍生的諸般問題。至於過渡期內的規管真空期,衞生署將聯同多個部門加強監察和跟進有問題的美容廣告和投訴,言猶在耳,近日又揭發一間醫學美容中心有停牌醫生涉嫌非法行醫,反映醫學美容違規經營並非個別事件,港府必須加大力度打擊。

更令人震驚的是,衞生署接獲有關投訴之後,拖延十一日才與警方採取聯合行動,發現涉案美容中心有人自稱醫生,為顧客注射未經註冊的肉毒桿菌,但衞生署拒絕透露該美容中心的店名、地址和停牌醫生背景。直至四日之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明,傾向盡快公布涉案人士身份,衞生署才在同日披露相關資料。

對於再有醫學美容中心涉嫌違規,由停牌醫生為顧客注射美容針,「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四成一受訪者形容,醫學美容如無王管;三成稱醫學美容亂象不容忽視;兩成一認為醫學美容事故非個別事件。毒針奪命事故發生才一個多月,業界仍然有人利字當頭,不惜鋌而走險,非法行醫,為顧客提供包含醫療注射的美容療程,業界不知自律,單憑衞生署的監察和跟進,能夠確保奪命事故不再發生嗎?

衞生署最初拒絕透露肇事美容中心資料的處理手法,接受「東方報業民意調查」的被訪者之中,四成六批評當局罔顧消費者安全及利益;三成一指公眾不知情,難以提高警覺;一成五斥當局失職,知情不報。正如督導委員會成員指出,現時仍沒有相關法例規管美容業,衞生署在可能範圍內,應盡早清楚披露肇事美容中心的資料,提高訊息透明度,以保障消費者權益;立法會議員則認為,這是毒針奪命事故之後,衞生署首次高調打擊美容中心涉嫌違規行為,本應盡快披露消息,衞生署虎頭蛇尾,不但未能讓市民提高警覺,更造成資訊混亂,連累其他美容中心。

事件顯示,衞生署作風官僚,黑箱作業,沒有考量市民生命安危,盡快公布資料,消費者無法及早掌握有關資訊,判別曾否到涉案美容中心接受療程,被迫冒上接受非法行醫的潛在風險。

歸根究柢,目前醫學美容亂象叢生源於法例存在漏洞,港府長期坐視不理,就算現時着手檢討,但在監管法例出台之前,業界的不良分子仍可以利用規管真空期經營。「東方報業民意調查」反映,五成八受訪者希望當局盡快立法規管;兩成六認為要加強打擊違規美容院;一成二認為要加強罰則。

民意昭昭,盡快立法規管美容業已是主流民情共識,無奈港府檢討法例已花上一年時間,未來立法規管勢必牽動業界利益,引起爭議,到完成諮詢程序和立法之日,恐非兩、三年時間不行,過渡期內的監管真空期,市民接受醫學美容服務,恐怕只能自求多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