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表入場降門檻 最怕刺激樓價升

港府明年推出五千個名額,供白表申請人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房委會擬大幅降低入場門檻,建議放寬申請人的家庭月入至四萬元,資產上限八十三萬元,較兩年前推出貨尾居屋單位的申請資格,調高近五成,估計有逾十萬個家庭符合要求。有利必有弊,房委會以寬鬆計算方法修訂申請資格,增加市場的潛在需求,無疑可以令更多家庭符合資格,但同時也可能助長二手居屋樓價再次上升。

導致房委會放寬申請資格的原因,是近兩年樓價不斷飆升,以新界一個面積四百平方呎、樓齡十年的私樓單位來說,樓價動輒三百多萬元,以七成按揭計算,加上裝修和稅務負擔等開支,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就算月入四萬元,要「上車」也不容易。

港府今次向中等收入家庭大開置業方便之門,配合九成按揭安排,着意協助更多家庭得圓置業夢的意圖彰彰明甚,問題是入場門檻愈寬鬆,日後申請者愈多,而名額只有五千個,難免讓大量申請人失望而回。令人擔心的是,當局此舉變相提高了更多中等收入家庭的置業期望,到時社會要求港府增加名額、增建居屋數量的聲音將會更加響亮,在二○一六年新居屋計劃單位落成之前,港府除了增加抽籤名額,並無其他措施滿足訴求。居屋需求增加,但供應量不變,將會刺激樓價上升,產生連鎖效應,最終推動私人樓價上揚,打亂港府穩定樓市的部署。

事實上,港府早前宣布白表申請人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製造了每年五千個額外居屋需求,已以行政手段改變居屋買賣的市場秩序,做法有如挖東牆補西牆。市場反應最能反映實際的需求情況,多區居屋成交價量齊升,掀起炒風,市場屢現「破頂價」,如計及補地價,不少居屋呎價直逼私人樓宇,熱潮近期才暫見回落,一旦放寬申請資格,有可能催谷居屋二手市場再展升浪。

過去,港府的房屋政策具有促進社會流動的作用,公屋作為福利政策,照顧無能力解決居住問題的低下階層,而居屋主要供改善了生活質素的公屋住戶認購,以騰出單位,安置另一批輪候上樓的家庭,亦為部分中等收入家庭提供置業機會。當居屋業主售出單位,轉而購買私人樓宇,象徵這個家庭已透過房屋階梯,成功創造個人財富,在社會向上流動。

可是這條社會流動階梯,已隨着曾蔭權政府扭曲房屋政策而中斷。減少土地供應,停建居屋等措施,導致樓價飆升,與市民的負擔能力脫節,中下階層無法透過置業向上流動,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成為民怨累積之源。現屆政府推出白表申請人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配合降低入場門檻,作為解決房屋問題的權宜措施之一,無疑有助更多中等收入家庭及早置業,間接重建社會流動階梯,但每年五千個名額,相對於逾十萬個合資格家庭的置業需求,僧多粥少,等於讓更多家庭期望落空,徒增對港府管治的不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