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對人不對事 改變困局談何易

新政府上任以來風雨不斷,政治爭拗無日無之,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的一句「對人不對事」,道出社會現實,也道出新政府的困局。知病之所起,方能治之,當局目前最需要檢討的是,這種困局是如何形成的?怎樣才能突破?

林煥光指出,目前社會很多議題都無法達成共識,已出現「對人不對事」的情況,他認為,政府要信任市民,但不應被反對者牽着鼻子走,判斷甚麼對市民最有益,而市民亦要擦亮眼睛,認清反對者是為了公眾利益還是政黨私利。林煥光的表態,顯然是呼應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強勢領袖論」,林鄭日前指出,領袖做好事不怕得罪人,只求討好別人是平庸的想法。

誠然,社會分化日益嚴重,許多政策無法達成共識,部分政客為反對而反對,「對人不對事」的說法並非無的放矢。政客凡事反對,政府動輒得咎,社會內鬥內耗,許多民生及經濟政策受阻,最終受害的是無辜市民。當局一日無法突破施政困局,所謂「穩中求變」也就無從談起。

事實上,「對人不對事」必然導致社會愈來愈政治化,愈來愈不理智。國民教育被指洗腦,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被指「割地賣港」,長者生活津貼因資產審查而引起滿城風雨,連醞釀多年的龍尾灘人工沙灘計劃,也引起極大爭議,隨時成為另一顆政治炸彈。為了阻撓人工沙灘計劃,反對團體發起全方位攻勢,除了在政府總部集會,收集反對簽名,還計劃以司法覆核阻撓政府施工,對此,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被迫步步退讓,指政府部門正在歸納資料,覆檢龍尾灘人工沙灘計劃的選址,以及對水質、生態平衡的影響,會在兩個月內回應環保團體的質疑。

令人莫名其妙的是,龍尾灘人工沙灘計劃乃由前朝政府制訂,經過多年研究及諮詢,為何一直沒有人提出異議,偏偏臨近動工才有這麼多人反對?當中固然涉及環保等問題,但主要恐怕還是政治因素作怪,政客抽水,變成針對政府的新一輪攻勢。這場突如其來的爭議,既是社會泛政治化、泛情緒化的縮影,更是政客「對人不對事」的明證。

說到底,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港府要改變施政困局,官員要成為強勢領袖,既要廣納民意,亦要擇善固執,否則,一味妥協,一再跪低,終將一事無成。當然,新政府一上場便處於捱打狀態,也有本身的原因,管治班子七拼八湊,拉雜成軍,既有問責局長中箭下台,也有問責局長是非纏身,復有行會成員被指偷步賣樓及非法回佣,新班子亂象叢生,自顧不暇,試問如何尋求社會共識?又如何成為強勢領袖?

正如毛澤東所說,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香港陷入今時困境,為反對而反對的政客固然難辭其咎,政府本身問題多多,更是亂象的癥結所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