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財經論點


租/售 | ![]() |
租 售 | |
樓盤由property.hk提供 |
戴相龍指點股市 力促開放不停步
相比簡單的三言兩語口術托市,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現身講股,指點股市激揚文字,是更系統化地闡述長遠發展的道理。儘管他的講話被多角度解讀,但聽話聽音,不難發現戴相龍的講話,從委婉軟性的批判到引出中國金融開放的願景,是一番撥亂反正,推動金融業開放的宣言。
戴相龍「不滿意」的現實,是宏觀管治風險意識多,但機遇意識不夠。參照他的重要觀點指出,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要分開,虛擬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泡沫化要分開。又提出不是說當前「虛擬經濟發展過了頭要實行糾正,而是為了吸收美歐一些國家虛擬經濟泡沫化造成金融危機的教訓,要堅持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
很顯然,美歐引發的金融危機,對內地發生了震懾效應,以致「見過鬼怕黑」,出現了否定虛擬經濟的思潮主導,風險意識的確強化了,但機遇意識也消退了。當中沒有點明的是,對金融開放也膽小起來,變得更加畏首畏尾、裹足不前。金融安全是首重原則,但壓縮了金融開放亦不合理,戴相龍主旨是力促開放不能停。如果金融市場愈來愈沒戲唱,他打理社保基金會有好表現麼?
社保基金投資股票比例為三成左右,但收益貢獻率在五成左右,股票投資是社保基金表現的焦點所在。成熟的投資者都知道「危中有機」的道理,風險意識與機遇意識的平衡,就是抱持危中有機的理念。強調機遇意識有兩重涵義:一是希望對投資股票,持較開放態度;二是對可投資的市場,持較開放態度。捕捉危中機的焦點,在於金融的更為開放。
試想,如果社保基金局限於投資A股,以去年A股表現看,是難以有好表現的。內地金融求發展,拓寬引入來的路,打開「走出去」的門就很重要。像印度那樣引進外資投資股票市場,擴QFII額度直到取消數額控制,有助A股破除擴容之咒做好。若逐步做到境內機構和個人都可用人民幣購買外匯,然後投資境外股票,也將有助控制外儲上升。
內地提振A股無方,與不敢引入外資不無關係;內地外儲藏匯於民喊難,與不能開放購匯投資境外不無關係。以往港股直通車難產、國際板又難產,顯示的正是風險意識強化,開放意識弱化的現象。戴相龍明確倡議,要擴大資本項目可兌換,不要把資本項目可兌換看成是遙遠的目標。可見如何盡快有序開放金融,已成為解開內地諸多金融困結的鑰匙。
戴相龍對港股直通車舊話重提,難免惹人感慨,中港兩地金融互通,發展過程一波三折。即使不懷疑中央支持鞏固與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誠意,但在風險意識與機遇意識間,決策與行動明顯向風險意識傾斜,尤其在金融危機時期,如此傾斜就像天經地義般的合理。然而,對開放過於保守也不是無代價的,正如戴相龍所說,如果不通過開放促進內部改革,就可能喪失有利時機,就很難獲得今後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