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財經論點


租/售 | ![]() |
租 售 | |
樓盤由property.hk提供 |
春江鴨先知水冷 鬧撤資港勢捱寒
渣打香港指出,歐資開始從本港撤資,有利亞資拓寬市佔。把撤資這一個問題拆開兩面看,前者是壞事,後者似乎是好事,事實是否如此值得考究。歐資撤資說法並無新意,早已在市場的預期之內,可以相信現時再提撤資,實則可能是撤資動作正加大,銀行是資金流敏感的春江鴨,最先顯著感覺到了。這恐怕預示着新一輪撤資潮湧,這與今年首季歐債步入償債高峰期對應,債主臨門勤快跑山是很合拍的現象。
歐資撤出的空白由亞資填補,也算是危中有機的想像。這到底是不是好事,還得先睇其弊是否厲害。有投行指出,過去三年歐資流入本港的資金,在乘數效應下已轉化為約一點六萬億元的本地信貸,若歐資撤走大部分,對本地融資市場的震盪,絕不會是輕描淡寫。銀行體系本身要能穩得住,才談得上擴張,去填補市佔版圖。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包括香港的廣泛亞洲區,撤資的大潮不止歐資一條水流,資金以避險名義選擇流入美元,是去年下半年的大趨勢。去年全球股市市值縮水了六點三萬億美元,美國三大股市指數卻進入全球股市漲幅前十名,道指以漲百分之六點一九居全球之冠,似勾畫了資金潛流轉移的流向,中港股市更是受損方。
這股資金大轉移驟然來去,葬送了不少對沖基金的前程。金融危機前期,資金瘋狂逃離源頭的美國,許多對沖基金選擇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去年「金磚四國」股市全數慘敗,令對沖基金輸了此役自不待言。因應歐債危情發作,押注歐元大跌的對沖基金,又因去年大部分時間,歐元都表現得較為抗跌,是另一役重大損折。對沖基金過去一年雞毛鴨血,損手的損手,關門的關門,成也敗也都是資金流的強大干擾勢力。
當然,受撤資所震盪的廣泛新興經濟體,狼狽的不只是內地與香港。亞洲一些國家的貨幣持續升值後,突然掉頭貶值,例如韓圜、印度盧比、印尼盾,都經歷了這樣的逆轉,統統是資金流出的典型現象,並迫使這些國家進行干預操作。當前資金流走與○八年時出現的流動性嚴重不足,情況雖不相同,但金融市場動盪及實體經濟受損的威脅,卻是一樣的。
對於香港,因聯繫匯率的「保護」,資金流走理論上不會出現貨幣貶值,但受人民幣升值影響,港元存在貶值效應,港元失去吸引力,同樣帶來金融市場動盪及實體經濟的威脅。可見港元掛鈎美元,美元成為強勢避險資產,港元卻沒有這樣的福分。相反,本港沒有可運用的政策空間,只能被動承受外資流入或流出的影響。
渣打感覺歐資會大規模撤走,是一個不祥的訊號。香港恐防將面臨信貸融資的困難局面:一方面銀行水源收縮,新資本規則催逼,可融貸資金大不如前;另一方面流動性大減,股市一潭死水,企業的直接融資亦大不如前。可以想像,在此情勢之下,銀行與企業都可能經營困難,盈利出現倒退。視首季形勢走向,香港各方都要做好應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