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困難不是末日 看前景且看亞太

「末日博士」魯比尼認為,今年全球經濟犯太歲。這樣的警世危言,在眾多經濟學家那裏聽到不少,魯比尼所說非特別有新意。當世界看不到歐債危機出路何在時,對全球經濟抱持悲觀的情緒就難以揮去,經濟末日心態悄然而生。然而,當前這場危機無論其有多大殺傷力,也不可能摧毀地球人的生存,經濟也會繼續發展,二○一二年終究不是世界末日,但困難可以想見。

魯比尼這樣描述今年全球經濟的展望:歐洲陷衰退、美國增長遲緩、中國與多數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亞洲暴險於中國,拉美受商品價格降低影響,中歐與東歐則受歐元區牽連,中東動盪衍生經濟風險,與此同時,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高油價限制全球增長。毫無疑問,今年全球經濟到處見風眼,沒有一片綠洲,但這只是說明高度不確定,不能說衰敗定局。

如果把世界粗糙地以富國、窮國分為兩大陣營,其風險的特點亦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債務財政引起的金融風險,例如歐美等富國;另一部分是發展模式引起的增長受阻,例如中國及新興經濟體等窮國。正如俗語所說:爛船都有三斤釘。富國的危機不致掏空其財富,窮國增長放緩也不致增長終止,前者財政模式有難,後者發展模式有難,各自面對的只是如何調整問題。

明顯地,短期應對之道,富國要金融去槓桿化,窮國則要產能去槓桿化。過往富國與窮國間的聯繫,富國靠金融槓桿延伸支撐高消費,窮國靠富國高需求增長,彼此的依存模式已不可持續,這就意味着富國須由奢入儉,減少負債消費;而窮國須由儉入奢,增長模式求助消費。這是今年世界應對危機的兩大主題。

兩大調整主題中,已潛藏着走出危機的玄機。富國與窮國兩者的調整,當然是由儉入奢要比由奢入儉容易,因而預期窮國要比富國先走出危機,並非事出無因。以各種條件去衡量未來經濟恢復的前景,全球窮國(新興經濟體)版圖中,又以亞太較容易率先成功。因為以中國為主的新興經濟圈擁有較高儲蓄率,只要政策激勵得宜,轉向消費主導模式,總比富國勒褲帶容易。

況且,亞太傳統上是偏美元的地區,美元有機會承傳去年避險貨幣的風頭,在今年延續其強勢,亞太可搭強美元順風車擴消費。有專家形容,二○一二年是美元年,對此市場可能找到的依據有二:一是美國經濟微觀數據轉好,使美元得到支持;二是美國科網企業的業績及現金流堪稱全球最優,是美國經濟主要的增長動力,並可望成為吸引投資的焦點。

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撰文稱,新興經濟體是推動全球經濟的火車頭,過去五年貢獻了全球增長的三分之二。新興經濟體如果未雨綢繆,做好準備,就能在風暴來襲時安然度過,並為全球復甦做出貢獻。事實上,亞太經濟體現今對危機的準備應對,不像○八年時形勢的倉卒難辨。如果機會留給有準備的經濟體,相信亞太區眾多有改革準備的經濟體,可帶動區域經濟走出危機。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