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似好還憂 求翻身不能空談

內地公布進出口數據,睇好睇差各有視點。官方公布,去年外貿進出口總值三點六萬億美元,刷新年度歷史紀錄,出口增幅百分之二十點三,進口增百分之二十四點九,也頗有睇頭。然而,去年十二月出口與進口雙雙創出兩年的低點,且出口增速連續第四個月回落,暴露了形勢的嚴峻。稱得上叫好的僅是外貿順差連續三年收窄,對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有利好影響。

對進出口數據,可作兩個層次解讀:其一,外需內需都大不如前。外需的收縮在去年下半年,隨着歐債危機的惡化而惡化,這是明擺着的現實,內地啟動振內需的策略,以補充外需的不足。但是內需帶動進口,雖然有所改善,但亦明顯看到進口與出口的關連,進口追隨出口同步放緩,反映是出口放緩產能去庫存化,工業生產不濟所致,而由消費支撐的內需又遠未成氣候。

國家商務部近日確定,「十二五」期間的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五,貨物進口年增百分之十,把這個目標作為主要重點。從中可見當局知道問題所在,將兩者勾連起來,明確了擴內需主要放在社會消費上以求突破。惟有靠社會消費支撐內需,才能避免出口放緩進口亦跟着放緩。

其二,外需內需恐未見底。歐債形勢尚欠明朗,美國房地產與就業復甦緩慢,歐美勒緊褲帶還有頗長的日子,預計外需不復昔日,令人預期外需決定的出口回落總態勢不會改變,至少上半年會是如此。內需續尋底由產能去庫存的緩慢,以及咬定不放鬆的房地產調控所拖累,既然官方都預期經濟放緩定局,在社會消費未能快速冒起時,沒理由相信內需已經見底向升。

出口持續回落,產能去庫存就不可能順暢,兩者互為關連。為力保出口份額,當局祭出力拓新興經濟體市場的策略,抗衡歐美的需求不振。這策略短期有替補急效,但長遠未必可以寄望,因為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不在同一財富層級,消費需求始終有限。何況全球各國都要重新工業化,大打出口牌搵食,預料新興經濟體那點需求很快被「榨乾」,貿易競爭激化也構成出口下滑的動力。

出口受衝擊還來自兩項因素:一是最低工資上調趨勢,帶動經營成本的上漲;二是人民幣匯價的上升,帶來不明朗的經營前景,雖然官方目前的說法,人民幣匯價可升也可貶,人行行長周小川亦放話擴大波幅區間,但這麼一來匯價波動大了,也是企業的經營風險。這兩項因素今年將繼續處於向升勢頭,也是出口要擺脫放緩的巨大挑戰。

內地從上調最低工資入手,意圖增加民眾收入,擴大消費型的內需,是可行的策略;容許人民幣升值也是回應貿易爭端,有利拓消費的策略。然而,推行這些的負擔,全放在企業身上,企業做出口如牛負重,對出口產業的競爭力是極大殺傷。國家要振出口、保出口不能不從稅務入手,減輕企業的負擔,如果國家一邊捨不得少收財稅,另一邊又要推動保出口,將純粹是空談。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