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天生下顎過短或中面部凹陷,會影響面部器官發育,同時亦使氣管會受壓收窄,容易引起睡眠窒息症,有機會影響腦部智力發展,甚至隨時致命。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利用「牽引成骨術」,為六個月大以上的嬰兒矯正面形,把牽引器植入患者口腔,每日將顎骨推前約一毫米,再透過人體復原機能長出新骨,數個月後面部逐漸回復正常位置,至今已為十多名本港及東南亞嬰幼兒改善面形及氣管。

牽引成骨術的過程是先在骨上切開裂縫,在骨節間裝上螺絲,每日將顎骨移前約一毫米。

張念光表示,數年前開始為嬰幼兒施行牽引成骨術,至今已改善十多名嬰幼兒的面形。

治療前
莛宜接受牽引成骨術治療後,面形逐步調整,下顎回復正常位置。

治療一個月

治療兩個月

完成治療

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講座教授張念光表示,部分呼吸困難症患者採用鼻腔正氣壓呼吸機,將空氣打入呼吸道,但治標不治本;嚴重患者可用人工造口呼吸,但易受細菌感染引起嚴重併發症;傳統的下顎前移術又不適合幼童。若患者屬非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即並非因扁桃腺過大,而是因頭顱面形異常令氣管收窄,便可採用牽引成骨術。

有心臟病肺病者不宜

該學院數年前開始嘗試以該技術治療嬰幼兒,成功率逾九成。手術過程是在顎骨切開裂縫,在骨節間裝上螺絲及矯正器,每日調校螺旋將儀器移前一毫米,兩、三個月後待新骨長成,便可拆除儀器。惟若患者有嚴重心臟病、肺病或未能凝血,手術有巨大風險,則不宜採用。

港大口腔頜面外科名譽教授何敏賢解釋,此類患者因吸入的氧氣不足,會影響器官發育,導致學習時難集中精神。患睡眠窒息症的兒童,智商或會較一般兒童減少十分,出現學習障礙機會會高出六倍,語言能力亦較差,故較易出現抑鬱及常發噩夢,因此應及早為他們提供治療。

港大牙醫學院獲余兆麒醫療基金撥款四百二十六萬元,將資助三十六名低收入家庭嬰兒及兒童接受牽引成骨術治療,計劃將由瑪麗醫院、聯合醫院及菲臘牙科醫院合作進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