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老大難 撥亂反正待何時

前朝曾蔭權政府改善空氣質素不力,為香港留下一個烏煙瘴氣的環境,也為現屆政府留下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昨日回應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質詢,批評前朝政府拖延修改空氣質素指標,忽視空氣質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表現十分被動。

立法會帳委會就審計署上月發表的「空氣質素監測及匯報」,以及「空氣質素改善措施的推行」報告,進行公開聆訊。兩份報告揭示港府環保政策上的連串過失,包括空氣質素指標二十多年沒有更新,污染水平長期超標等等。最不堪的是,環保署曾於○六至○七年度訂定服務表現目標,承諾全年空氣污染指數不會超出一百的甚高水平,然而幾年下來,超標日數不減反增,由○七年的七十四日激增至去年的一百七十五日,升幅近一倍半。

早於○八年,香港科技大學及中文大學已接受港府委託研究制訂「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二○一○年完成研究並向環保署提交報告。該項指數參考醫院門診數據,將空氣污染劃分為一至十級以上的風險級別,具有易理解、易操作等優點,而且每三小時公布一次,可讓公眾及時採取相應行動,保障市民健康,彌補傳統空氣污染指數的不足。但不知何故,當局收到報告之後不了了之,落實遙遙無期,研究淪為紙上談兵。

種種事實證明,前朝政府根本無心也無力處理空氣污染問題,新政府能夠面對現實,也知道問題所在,但又有甚麼辦法撥亂反正?何時才能換回藍天白雲呢?

當局承諾,未來會推行一系列改善空氣質素措施,包括更新空氣質素指標,收緊《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等等。惟社會各界對此不無質疑,別說指標更新進度緩慢,最快亦要等到二○一四年才有望落實,即使更新後的空氣質素指標,亦遠遠落後於其他發達地區。說穿了,前朝政府敷衍塞責、拖得就拖,臨下台才推出所謂新指標,根本就是敷衍民意、閉門造車的產物,新政府接手後理應重新審視當中的不足之處,設法加以改善。

再說,更新指標是一回事,改善空氣質素又是另一回事。眾所周知,香港空氣污染的兩大源頭是汽車及發電廠,港府曾經推出重組巴士線、取締舊式車輛、提高發電廠的環保要求等政策,可惜說時容易做時難,這些政策不是無疾而終,就是蝸行牛步。港府要對症下藥改善空氣質素,先要設法排除障礙,使環保政策能夠順利施行。否則,污染元兇繼續肆虐,空氣質素無法改善,更新指標又有甚麼意義呢?

空氣污染老大難,撥亂反正待何時。擺在眼前的現實是,香港空氣質素不斷惡化,不僅對市民健康構成極大威脅,而且損害香港整個競爭力,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的地步。希望新政府扭轉前朝歪風,切實改善問題,別再讓港人失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