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街慘劇周年 劏房危機仍未除

昨日是花園街四級大火發生一周年,區內街坊及關注團體舉行悼念會,多名火災生還者在會上發布紀念書籍、講述親身經歷,勾起香港人的慘痛回憶。這場回歸以來最嚴重的火災,奪去九條寶貴生命,暴露港府排檔管理、樓宇安全、房屋政策上的種種漏洞。事隔一年,這些問題都改善了嗎?

當局事後進行調查,歸納出花園街大火的兩大成因:一是排檔管理不善,商販亂搭電線簷篷,助長火勢蔓延;二是附近唐樓滿布劏房,防火設施嚴重不足,阻礙居民逃生。

港府亡羊補牢,曾推出一系列補救措施,包括加強管理排檔、巡查區內唐樓等等。惟本報記者日前重返花園街視察,發現這些措施成效欠佳,不少亂象死灰復燃,商販們紛紛改用太陽傘遮蓋攤檔,貼近鄰近大廈簷篷,埋藏火警危機。

更令人擔心的是,當局顧此失彼,只知道加強花園街的排檔管理,但對其他地區的排檔亂象依然視而不見,以鴨寮街、渣甸坊及女人街為例,檔販違規現象極為普遍,包括攤位過高、雜物堵通道、電線滿天飛等等,與出事前的花園街如出一轍,甚至猶有過之,令人擔心災難隨時重演。

排檔危機處處,毗鄰樓宇的情況更是觸目驚心。本報記者進入兩幢出事唐樓,發現內裏的情況全無改善,除了依舊滿布劏房外,其中一幢還有僭建天台屋,屋旁放置石油氣罐,而另一幢的梯間則放置天拿水等易燃物品,萬一祝融重臨,後果不堪設想。

諷刺的是,這兩幢出事唐樓受到當局「嚴密巡查」,情況已經不是最差的了。有關注團體反映,花園街大火發生一年,區內劏房依然遍地開花,有的災民遷離出事唐樓,結果還是要入住另一劏房,等於從一個火坑跳入另一個火坑。團體認為,前朝曾蔭權政府長期漠視劏房問題,是去年大火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現屆政府必須反思問題的嚴重性,嚴格規管劏房,制訂長遠房屋政策,加快興建公屋,幫助低收入人士上樓,從根本上解決基層家庭的居住問題。說到底,基層家庭不能上樓,劏房問題便無法解決,而劏房問題不能解決,奪命危機便會繼續存在,這根本是一個惡性循環。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昨日公布劏房家庭調查結果,顯示本港劏房的平均呎租高達三十多元,每個家庭的居住面積只有一百二十平方呎,多達九成受訪者需要與家人爭用空間,當中八成四曾經因此發生衝突,近四成劏房戶被迫在廁所煮食。可見劏房問題不但對居民安全構成威脅,亦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家庭關係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情況已到了當局不得不正視的地步。

歸根究柢,花園街大火不僅反映防火安全上的漏洞,更暴露出前朝政府土地及房屋規劃的失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局將於本月內公布大火調查報告,提出具體改善建議,希望有關部門從中吸取教訓,全面落實改善措施,嚴防悲劇重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