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轟大鱷意在通脹 港官無知注定孭鑊

狂轟大鱷意在通脹 港官無知注定孭鑊

內地官方媒體高調炮轟香港囤積着十萬億元熱錢,等待機會進入內地,嚇得一眾財金官員騰騰震,急急出來澄清不可能有這麼多熱錢積存,近日大熱的人民幣跨境結算亦通通有貿易背景,不存在協助熱錢套匯云云。不過,按照財金官員過往的講法,由於香港是自由市場,對資金進出不可能有確實統計,今次恐怕水洗不清了。其實,種種迹象顯示,內地忽然高調追究熱錢興風作浪,應該是與通脹失控有關,香港確有點被無端拖落水。

早在十月開始出現廣泛的通脹恐慌時,中央官員及部門沒等多久已對熱錢出招,例如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要以「池子」來安置熱錢,實行總量對沖;外匯局突然推出七招,防範熱錢經貿易渠道流入;商務部關注外資進入房地產市場;多個部門聯手炮製限制外資買樓的「限外令」,全部均是衝着熱錢而來。現在由官媒接力發炮,反映行動升級。

換言之,毋須等待人行在上周公布十月份新增外匯佔款超過五千一百億元人民幣、達到歷來次高,中央早就知道大事不妙。那麼對抗通脹為何必須針對熱錢呢?因為熱錢大量湧入,將會令中央收緊貨幣政策變成白費,物價干預亦徒勞。試想想,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才凍結大約三千五百億元人民幣,還未及十月的新增外匯佔款,這便解釋了為何人行要在十月尾至十一月初的短短九日之間兩度出招,甚至連跨境貿易結算兌換也叫停。

由於價格上漲與流動性有因果關係,收緊銀根是必需的,現在則被熱錢打亂陣腳,壓抑通脹變得束手無策,難怪對熱錢深惡痛絕。不過,如果因此把矛頭指向國際大鱷便未免誇張。先不說他們是否真的有十萬億元彈藥,須知國際大鱷及投資銀行均有頭有面,希望生意長做長有,因為鋌而走險而被中國列入黑名單,豈不是賺粒糖蝕間廠?

內地一些追蹤熱錢的專家早已指出,熱錢最主要的流入途徑是貿易渠道,包括虛假貿易、增資擴股、資金流轉等,有研究甚至估計在貿易順差之中有四成屬疑似熱錢。這講法並非毫無根據,因為反映資金流入的新增外匯佔款均是通過銀行合法結匯,並非地下走私,熱錢的源頭未必全是國際大鱷。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李稻葵便曾說不擔心QFII,反而更擔心中資機構,真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新增外匯佔款創新高的月份是二○○八年四月,正值通脹高峰期,當時卻未有對熱錢窮追猛打,畢竟一場金融海嘯已把問題解決。現在則不同,通脹形勢嚴峻,貨幣政策左支右絀,加息不敢碰、升值不情願、存備率不能加得太盡,惟有聲東擊西。雖然香港多少是受到池魚之殃,對財金官員卻是一次教訓,要有「統覽全局」的政治觸覺,否則必定繼續出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