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了無新意 貨幣戰危機未解決

亞太經合了無新意 貨幣戰危機未解決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財長舉行第十七屆會議,是美國聯儲局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後,首次舉行的國際大型會議。即使會議的重要性不及稍後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也不會有任何政策性的決定,但大家也希望從會議的氣氛和內容,窺視各國的關係和政策方向的可能變化。

從二十一個成員國財長在會後發表的聲明可見,為了維持經濟持續增長,避免引發新的危機,各國承諾採取更多措施,包括維持亞太地區的市場開放、合力對抗保護主義、減少貿易失衡、確保亞太地區均衡成長等。這些共識無疑都是很理想的結果,可惜陳義太高,可望而不可即,幾乎變成套用在任何一次國際會議也適用的陳腔濫調。

由於聯儲局在亞太經合會議前已決定推出新一輪「泵水」行動,令一些新興市場感到不安,貨幣問題很自然成為今次會議的焦點。即使與會各國同意推動更多由市場決定匯率的措施,避免各國爭相將本國貨幣貶值,危及貿易夥伴的出口,動搖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基礎,可惜不安的依舊不安,美國的量寬政策絲毫不變。美國並沒有因為各國的擔憂,在量寬政策的後續安排上有任何承諾或妥協,這條尾巴看來要留待二十國集團峰會再作處置。

諷刺的是,美國財長蓋特納明言,美國不會用美元做貿易武器,重申支持強美元在全球經濟扮演中心角色。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國在面對國際社會壓力的慣技,是說一套做一套。開動印鈔機大量印製美元,從任何角度看,都是弱化美元的措施,但在美國巧妙管理市場預期的策略下,最後揭盅的量寬規模與市場預期相若,市場估計美元貶值速度或會低於預期,因此就成為美國財金官員口中的「強美元」立場,各國對於美國的詭辯也照單全收,鮮有提出異議。

美國避過了遭各國圍攻之後,不忘將焦點重新放在以中國為主的新興市場貨幣匯率上。經合成員國支持共同推進以自由市場來決定匯率的財政措施,美國希望建立合作框架來紓緩貨幣問題引發的緊張關係。究竟這個框架的背後,是各國合力找出市場的平衡點,抑或以此為煙幕,希望各新興市場單方面合作,將本國貨幣升值,或者不抵抗美元的貶值攻勢,相信只要多等幾天,美國就會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揭開其底牌。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在亞太經合會議上,貫徹其圍堵中國的策略,拉攏區內其他國家成為她的緊密夥伴,沒有將區內最大經濟體中國放在優先合作和商討的行列。如果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策略不變,對於促進區內自由貿易固無好處,將中國放在她的對立面,對於爭取中國加快調整經濟步伐以濟美國燃眉之急,美國可能正好是拿石頭砸自己的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