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票購房有玄機 權錢交易新套路

憑票購房有玄機 權錢交易新套路

浙江台州等地最近流行炒賣房票的風氣,發展商事先印發房票,待樓房落成後憑票分房。這種做法與賣樓花相似,但炒樓花需用真金白銀預付訂金,而房票則無需預付任何費用,但轉手在二手房市場上賣掉,就可以賺取一大筆差價。

表面上,這只是發展商的一種促銷手法,但細究起來,卻大有玄機。房票不是甚麼人都能得到的,只有掌握權力和人脈關係的人才有機會搞到手。中央電視台踢爆,台州發展商發行的房票大多數都落在關係戶和管理部門官員的手上,部分發展商預先把靚單位留給官員,官員再透過賣房票方式圖利,房票平則五、六千元,最貴的可炒賣至五十萬。央視並揭露,浙江台州一名工商局官員被指炒賣「房票」,走後門從地產商手中購入兩個單位,再把兩個單位抬價,以賣房票方式轉賣,從中獲利二十五萬元。

近年官場權錢交易的媒介,已逐步由禮品、現金向物業轉變,例如不久前被處決的重慶市司法局前局長文強,就在重慶、北京等地擁有十多個物業,這些物業多數透過受賄獲取。這種用物業行賄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房票的出現,就令這種權錢交易變得更隱蔽,更天衣無縫。

飽了貪官 苦了百姓

然而,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發展商不會讓相關官員憑空獲得好處,有關官員拿到房票後,就要給予發展商各種方便,無論批地或批發各種證件都大開綠燈,甚至樓房質量有問題,也隻眼開隻眼閉。說穿了,房票無非是魚餌,憑票購房只不過是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的一種新手法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做法益了貪官,卻苦了購房自住的普通百姓。發展商早就把房票的差價計算進建房成本,將開支轉嫁給其他購房者,令他們的支出大增。正因為如此,當房票在各地一出現,就引來民眾齊聲譴責。

憑票供應本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物資匱乏時期的產物,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物資供應日趨豐富,各種票證早已成為歷史。奇怪的是,票證近年又死灰復燃,小至中秋前的月餅票,大至購置物業的房票都一一湧現。而這些票證大多數成了「禮品」,最終都落在掌握實權的大小官員手上。

如果說票證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流行,反映了經濟落後、物質奇缺的歷史狀況,那麼票證在二十一世紀重現,則折射了世風日下、官場腐敗不堪的現狀。各種票證猶如射向各級官員的一顆顆糖衣炮彈,加速了官場腐敗的進程,當局對此絕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