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打速度戰要平衡利弊

港交所打速度戰要平衡利弊

港交所拍板落實明年開始延長交易時間,對港股似乎具有劃時代意義,其實在全球交易所的競賽之中,時間「鬥長」只是枝節,真正的戰場是「鬥快」,以最快的交易處理速度來爭奪規模超巨大的「高頻交易」生意。難怪港交所除了已落實在明年把交易系統處理量提升十倍之外,更計劃在耗資超過十七億元興建、二○一二年底啟用的新一代數據中心內,提供「設備託管」服務,讓交易商裝置本身的伺服器,實行打一場速度戰,全力追落後。

為何設備託管對吸引高頻交易如此重要呢?高頻交易追求的是在最短時間內搶先完成最多買賣,千分之幾甚至萬分之幾秒也要斤斤計較,電腦傳遞交易指令的速度變成勝負關鍵。在這個高速時代,經紀的電腦伺服器與交易所的數據中心就算只隔幾條街,距離也嫌太遠,必須放置在交易系統旁邊,才能以最快速度接收價格資訊及發出交易指令。

目前高頻交易佔美股交投逾六成,佔英股的交投也達兩成半,成為交易所必爭之地。不妨看看,紐交所最近已開放歐美的數據中心提供設備託管,倫交所亦一樣,東京證交所也會在明年一月提供相關服務,香港相對而言真是慢幾拍,而且港交所明年底提升交易系統後,處理每個交易的時間仍要千分之九秒,相比星交所的萬分之九秒、紐交所的萬分之九秒半,更是差幾條街,有排追。

不過,港交所在這場競賽中,不應盲目追求快速,必須認清高頻交易大行其道帶來的利與弊。首先,美股在今年五月發生的道指千點閃電崩盤,經多個月調查後,大致肯定與高頻交易有關。這些股市快閃黨全由電腦自動操作,平常交易量極之龐大,從好的方面看可令流通量大增,可是運作方式相近,一旦接收到不利訊號,便會全部收手,令市場流動性突然枯竭、頃刻崩潰。

其次,高頻交易需要大量投資於電腦設備,連伺服器也要放在交易所內,唯一目的是要快人一步。試問散戶及中小經紀之中,有多少人擁有這些資源,注定要落在極不利的位置上。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剛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便指出,使用高頻交易的經紀商,比其他投資者佔優,較快接收到資訊,往往能在市況逆轉前的幾秒轉身,缺乏高速電腦的投資者便要「墊屍底」。

在道指閃電崩盤後,歐美已着手收緊對高頻交易的監管,包括加入價格斷路機制、限制速度及加重交易成本等,美國證交會主席夏皮羅更公開質問「咁快有乜好處?」由於在歐美受到的掣肘將會愈來愈多,正是高頻交易商紛紛投向亞洲的原因,所以在擁抱這個高速時代前,必須保持清醒,否則便會像發展中國家當年爭着收留發達國家那些高污染產業一樣,以為執到寶,結果付出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