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香港政治氛圍忽晴忽暗,唯一不變的是工商界、勞工界過去多年關乎勞資雙方議題的博弈從未停止,指定動作是起初寸步不讓,再進而尋求雙方可接受的下台階,舉例早年落實最低工資水平為起步點,此後多年當要檢討最低工資水平時,雙方繼續各有開價及理據,在爭議過後政治妥協,不過擺在眼前比最低工資水平更難拆解的課題,分別是標準工時,及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勞工界針對現屆政府任期已過一半,向政府施壓要求「找數」的力度只會與日俱增。

    不過,觀乎立法會的工作日程可以對以上兩個議題的進展看出一些端倪,事關根據立法會有關規定,內委會及各事務委員會轄下研究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最多只能有十個,基於目前多個小組委員會的工作正徵求延期,輪候名單的三個小組委員會,全部與勞工及福利局政策範疇有關,分別是標準工時、強積金對沖及長者服務計劃未來發展。

    政圈消息指,現屆政府於標準工時、強積金對沖有否明確進展,最明顯指標是明年施政報告,事關明年是現屆政府第四份施政報告,勞工界無論如何都要當局「盤點清貨」,一旦再無任何明確指向,實會死纏爛打,務求要有關方面盡快「找數」。

    不過話雖如此,工商界亦不會給予勞工界如球星在球場上如入無人之境,雙方角力在所難免,底線原則料有新一輪激烈碰撞。端看最近先有前商界議員突然今年五月出招,不動聲色問及政府有否對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評估對僱主、營商環境和經濟的影響,據稱當時未有相關數據提供。

    據稱有總商會高層其後以此為據,強調要檢視就要整個計劃全面研究,進行客觀數據分析,再加上有商界中人正牽頭成立的反對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平台,似乎攻勢一浪接一浪,相反勞工界各門派似乎仍是各有叫價,講到底行軍打仗最緊要隊型,「有型」的一方就可以於有關具爭議性議題佔先機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