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藥學家屠呦呦榮獲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後表示,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給世界的禮物」。事實上,古人對植物青蒿藥用價值的記載,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晉代,葛洪撰寫的《肘後備急方》內已指出青蒿具退熱功能。上世紀五十年代,江蘇更有使用青蒿治療瘧疾的記載。

人們對中醫的批評之一,是它不像西醫或西方科學界那樣可持續發展,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現在一個普通大學教授的物理學知識,肯定強過牛頓,反觀中醫,卻不可能再弄出一本新的《本草綱目》,而只能不斷回顧。這批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整理國故」也可以對世界產生積極意義,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即為一例。

國人由清代洋務運動開始參考外國先進經驗,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是為指導思想。一字之差,謬以千里。如果把「師夷長技」改為「師夷之長」,局面或許大為改觀。須知道,外國優勝之處不一定在器物層面,制度文化亦有可堪借鏡之處,僅專注於形而下的「奇技淫巧」,實有失偏頗。當然,事情也應該反過來看「夷」之所長,固然應該採取拿來主義,自家好的地方,也得加以保存和發揚。回顧近代中國史,由「五四」的「打倒孔家店」一直到四九年後對傳統文化進一步破壞,一次又一次自我繳械,不亦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