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現在內地年輕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出門上班用手機打開微信訂車,下車按密碼微信支付。中午吃飯從餐牌掃描QR Code,微信支付結帳。下班後逛商店同樣掃描QR Code,消費即時打折。晚上跟朋友吃飯,支付寶找數,飯錢即時轉到朋友戶口。

這樣的生活無疑方便快捷,只要一機在手,沒有現金也不成問題。事實上,不止內地,世界各地都向「無現金城市」邁進,丹麥率先於明年允許零售商拒絕收現金,僅接受流動支付和銀行卡;而新加坡亦將「無現金化」列為施政重點。反觀香港,電子貨幣依然停留在信用卡、EPS和八達通等實體卡階段,數十年如一日,實在落後。

自從智能手機面世,支付寶等電子收費系統技術一日千里,為生活帶來極大便利,這就難怪內地官媒嘲弄香港八達通不合時宜。無可否認,八達通已是九七年的產物,當年的突破性技術,如今不值一哂,而香港發展創新科技毫無寸進亦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這是否等於必須全盤否定八達通等實體卡呢?答案是未必。一來香港交通和購物便利,網購只能在年輕一輩流行,始終未能大行其道;二來實體卡容易使用,三歲到八十歲都懂得操作,這是相對複雜的電子收費系統所不能及;三來是安全問題,這也是最重要一點,支付寶曾多次遭病毒入侵,我們可曾聽過八達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