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雞犬不寧。除夕殺雞後,港府與本地活雞批發商一直未能就分流安排達成共識,導致本地活雞暫停應市。其實,市民無活雞食事小,年年為殺雞而引起紛爭事大,如果當局不尋求治本之道,這種雞犬不寧的日子勢必不斷重演。

日前當局在內地輸港活雞中驗出H7禽流感病毒,隨即啟動應變機制,除了銷毀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近兩萬隻活雞,禁止輸入內地活雞二十一日,更首次啟用打鼓嶺活雞分流站。本來,分流站可以讓本地活雞繼續應市,不失為補鑊措施,可惜結果又是引發爭議,本地雞農及欄商不滿當局規定「不准落地」、「原車運雞」等措施,決定不做生意二十一日,且揚言在中環等鬧市「放雞」抗議,令人擔心隨時變成佔領行動後的另一場亂局。

業界人士訴苦,他們採取連串抗議行動不是為了鬥氣,而是被當局「逼埋牆角」,若雞隻不准在分流站落地分車,只能原車運往各零售點,勢令運輸成本增加三倍,且無法準時送貨,批發及零售層面均難以營運,批評官僚閉門造車,不恤民情。而漁護署則解釋,打鼓嶺分流站場地有限,不能充當批發市場,雖然對業界造成不便,但為免影響打鼓嶺居民及環境衞生,「原車出入」是唯一辦法。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局與業界各執一詞,雞同鴨講,根本不可能達成共識。事實上,只要禽流感依然肆虐,只要依然有活雞供應,類似的爭拗便不會停止。業界要求將本地及內地活雞分開兩個市場批發,以減少禽流感風險,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活雞批發涉及地區環境衞生等問題,在今日的政治現實下,港府想覓地設立另一個批發市場,簡直難如登天。食衞局局長高永文警告,如果問題無法解決,必須承認失敗,尋求其他解決辦法,包括探討是否仍然維持活雞供應。

毫無疑問,全面禁售活雞確是可取之道,既可防範禽流感,亦不必再為檢疫及分流等問題傷腦筋,可謂一勞永逸。問題是,港府弱勢無能,要擺平雞農、欄商及雞販的利益,談何容易。最諷刺的是,前朝政府一度煞有介事研究推行中央屠宰,並威逼利誘雞販交回牌照,結果卻以不符經濟利益為由,將計劃束之高閣。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回歸以來,香港一直被禽流感陰霾籠罩,幾乎每年都要殺雞,單是去年,港府便先後進行了兩次大屠殺,總共銷毀了三萬多隻活家禽,不僅納稅人付出高昂代價,本地雞農受到池魚之殃,市民更備受禽流感威脅,而這一切恰恰是當局因循守舊造成的。廣州去年已開始禁售活雞,今年禁售範圍更進一步擴大,為何人家做得到,港府做不到呢?

當然,禁售活雞影響廣泛,除了港府要有決心和魄力,市民亦要認真考慮,是否應改變飲食習慣。說到底,禽流感威脅與日俱增,為了生命健康,市民就算作出少許犧牲,也是值得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