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泛民主派議員主動提出,如果政府願意釋出善意,雨傘運動的示威者可以考慮收窄佔領範圍。看來政府不急,泛民議員卻急了,因為整場運動發展至今,一般市民的怨氣無處發洩,極可能便發洩在對泛民的支持度和將來的選票上。
在立法會直選議席中,泛民和建制的得票率是五成五對四成五,其實支持建制的人從來都未必比泛民為少,但沉默的大多數過去不大熱衷投票,今番在生活上屢受阻礙,有些人覺得忍無可忍,或許下一屆便會票投建制派,給泛民一個狠狠的懲罰。
至於在今次運動中被喚醒的年輕人,他們未來是否會成為泛民的新票源實未可知。新一代是反抗傳統權威的一群,他們不滿政府,但亦未必會支持泛民議員。據說在佔領區內曾做過多次民調,問示威者在學生團體、佔中三子和泛民議員三者之間,願意接受哪一方領導,多次結果都顯示學生團體的支持度遙遙領先,故何以政府只找學聯對話,佔中三子何以日漸識趣淡出,泛民議員又何以只在插科打諢,凡此種種,俱非由來無因。
年輕一輩未必對傳統泛民有好感,他們擁有投票權後有多少會成為泛民粉絲究屬難知,但沉默的大多數估計不少會對反對派議員漸生反感,此消彼不長,難怪泛民的立法會議員愈趨焦急,近日甚至赤膊上陣,要求示威者縮窄佔領範圍。時至今日,雨傘運動已成了泛民的負資產,拖得愈長,他們可能損失愈慘重,再過些日子,要求結束運動最大的力量或許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反對派議員,雨傘運動的領導者互相作窩裏鬥,估計也是必然之事了。故本欄常說政府不必急於清場,其理正在於此。
陳偉強 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