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行動持續逾一個多月,對社會的影響正逐步浮現。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一項調查也發現,七成三受訪者認為佔領人士應即時退場,主要擔心佔領持續會影響經濟及民生,以及認為再佔領的意義不大。調查同時發現,雖然仍有較多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和中央須為佔領持續負責,但比率較前下降,反而責任正逐漸轉移至佔領發起人,認為佔中三子及「雙學」要負責的比例,較上次調查上升九個百分點,分析指佔領行動持久戰已開始失民心。

金鐘
近日天氣轉涼,金鐘佔領人士都添置禦寒衣物及厚被子。

有中學生放學後到金鐘佔領區馬路中心靜坐。

日間的金鐘佔領區成為途人及旅客的參觀熱點。

在金鐘工作的寫字樓文員,到佔領區的帳篷內午餐及交談。

鍾劍華(左)指隨着佔領行動拖延,不少市民基於生活考慮會支持退場。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於本月一日至二日進行一項以「香港市民對『佔領運動』發展意見」的調查,以電話訪問形式訪問五百五十四位十八歲以上的市民,是該中心自佔中行動開始後第三輪發表的問卷調查結果。
沒實質作用 佔領無意義
調查結果發現,七成三受訪者非常同意或同意參與佔領的人士現時退場,結束佔領;當中,四成八受訪者指主要是因為持續佔領影響經濟及民生,如交通、營商及日常生活等,其次,一成八認為佔領運動沒有實質作用,再佔領的意義不大;另有一成四認為社會應已知道訴求,應見好就收。
另有兩成七受訪者不認同現時退場,大部分認為參與者未能爭取任何成果,政府沒有對參與者的訴求作出任何回應或讓步,其次則認為現時退場代表運動失敗,白費之前努力,政府日後更不會聆聽市民意見。
港府中央須負責比率跌
至於責任問題,最新的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最需要負責的是特首梁振英、政府及政府官員,佔三成八,百分之六則認為中央政府或人大常委會須負責,合計四成四認為特區政府及中央責無旁貸,但較一個月前佔中剛開始時的調查結果,明顯下跌十三個百分點。此外,三成一認為佔中三子要負責、學聯和學民思潮則有百分之九點五,合計有逾四成受訪者認為三子和雙學需要負責,比例較上次調查上升九個百分點。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隨着佔領行動拖延,市民認為須為事件負責的人,已由政府逐步轉移至佔中三子或雙學,認為不少贊成退場的市民大多認同政府不會讓步,基於對市民生活及商戶影響的考慮,會將責任歸咎於佔領發起人,加上部分市民不滿佔領者無視法庭禁制令,擔心司法制度受損,運動的邊際效益逐步減少,成本不斷增加,「運動亦會開始失民心。」他建議佔領組織應思考其他方式延續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