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一個月,是本港自一八八四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七月,家家戶戶電費飆升,劏房租戶竟更要「捱貴電」﹗早前有團體調查發現七成劏房業主「賣貴電」,本報與一批劏房租戶接觸,發現業主奇招盡出「掠水」,包括在租約隱瞞每度電收費,以便自行定價;不安裝獨立電錶,租戶被迫攤分電費,甚至有租戶懷疑電錶被「做手腳」;更有甚者,有劏房租戶向業主繳交的每度電收費,竟高出電力公司的平均總電費水平逾六成,變相轉售電力圖利。事件足見當局監管不力,劏房業主有恃無恐,租戶百上加斤。

馮女士懷疑電錶遭人做手腳,以致多交電費。

黃太的業主向她收取每度電一元八毫,遠高於中電收費逾六成。

有劏房業主留空租約的「電錶度數」一欄,令租戶大感無奈。

促立法規管
張小姐(服務業):電費係市民大眾必要開支,應該一視同仁,政府最好立法規管電費收費,幫輕吓劏房戶。

麥先生(大專生):住得劏房嘅都係啲窮人,仲要收咁貴電費,對佢哋真係好唔公平。除咗立法,政府亦都可以提供電費減免津貼畀佢哋。
個案1:電錶疑做手腳 慳住用都咁貴
「為咗慳錢,我哋都慳住用電,冷氣機都係瞓覺前先開一陣就熄咗佢,平時就開風扇,唔知點解電費會咁貴。」劏房戶馮女士與兩名年幼子女,同住約一百一十平方呎的劏房單位,惟近日發現電錶跳動異常,業主所講的用電量與實際用量不符。
最近兩個月,她共要繳交電費五百多元,又察覺電錶的轉動速度特別快,因此懷疑電錶被「做手腳」,「同隔籬錶相比,轉得特別快,不過我自己唔識得睇錶,都係業主講幾多就畀幾多。」
個案2:鄰戶人數多 同費不公平
為免麻煩或省時省費,部分業主不會安裝獨立分錶,令劏房戶繳交電費時,被迫與鄰戶攤分。「隔籬單位住咗一家五口,我就一家三口,人哋梗係用電用得多過我,但大家都係交咁多電費,係咪唔公平先?」剛獲派公屋的李女士與家人,之前一直租住一劏三的單位,另外兩個單位分別是獨居婆婆及五口家庭。由於單位沒有分錶,每期電費都是一除三,她對此大呼無奈:「我有叫過業主裝分錶,不過佢一直唔肯理,我哋又可以點?」
個案3:月月「皇榜」發布 每度電海鮮價
「業主一向無講清楚每度電收幾錢,直至上期電費貴過平時,我哋一計之下先知每度電收一蚊八毫,貴過中電六成幾,咁樣對我哋好唔公平。」黃太一家四口租住葵涌區一個僅九十平方呎的劏房單位,月租三千七百元,依靠從事地盤散工的丈夫養家,生活拮据。惟她想不到不但要「捱貴租」,還要「交貴電」。
每次繳交電費,黃太的業主都會把每戶的用電量及總收費寫在紙上,然後貼在單位門外,不過每次定價不一,最近一期的電費每度電約一元八毫。根據中電住宅客戶用電收費,平均電費是每度一元一毫,換句話,黃太繳交的費用高出中電定價逾六成多。
「劏房租戶都係普通市民,大家都係用中電提供嘅電,點解我哋住劏房就要畀貴啲?」黃太向記者展示租約,雖然租約上寫有「電錶度數」一欄,但業主在簽約時卻刻意留空,令黃太大嘆無奈,最終她亦只能按時繳費,以免「自食其果」,「就算我哋覺得唔合理都無辦法,唔交一係無電用,一係連住都無得住。」
議員轟監管不力
對於劏房租戶任人魚肉,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亦炮轟當局監管不力,「當局唔可以話無例可依而敷衍了事,每戶嘅每月電費好似係小數目,但對於劏房呢批低收入人士嚟講就係大數目。」
張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