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運青年不忿自身陣營常被稱為「左膠」(此詞乃「硬膠」之變種,原出於「高登討論區」,實為粵語粗口諧音,但在政治討論的語境,卻也連帶有思想教條及僵化的意思),在一報章論壇還擊,反稱本土派為「右膠」並羅列四大罪狀,最後一條(「為了逃避本土內部真實的矛盾和爭議,他們沉溺於一種簡化又狹隘的香港人想像之中……」)更加重語氣,命名為「右膠之膠」,形容此為最狹隘的本土想像。

但本土派內的論述也有階級觀點,例如近年激增的流動人口所帶動的經濟收益,大多數是先流入地產商口袋,大業主次之,繼而是各連鎖零售集團的管理層,最後才到中層以下的員工,正是典型「滴漏效應」經濟結構,而到旺區消費的陸客多是高檔消費者,示威針對他們也不算是向弱者抽刀。社運人士把所有矛盾訴諸全球財富分配不平等(這一點區區並無異議),卻逃避現實世界中各種其他客觀存在的矛盾,也許都是另一種「簡化又狹隘的想像」。

況且在西方社會運動中,有一種抗爭名為「重奪街道」,以非暴力方式佔據主要道路或高速公路以進行群眾集會,還道路使用權於民,過往社運界也有人評論七一遊行時引用此模式。若社運界不滿「驅蝗遊行」言辭過激,為何他們不另組「重奪街道」遊行,阻塞廣東道行車線以「衝擊消費主義」及「抗議官僚資本揮霍人民血汗錢」?社運界曾站出來反對自駕遊,近來卻刻意對本土議程保持距離,他們應以實際行動走出另一條本土抗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