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跨境學童連年大增,教育局將增設跨境學童專用校網,並四出撲學位應急。(資料圖片)

    【記者李寶怡報道】升小跨境學童激增,除迅速蔓延至新界多區外,更愈走愈遠,擴至九龍黃大仙區。據悉,教育局正為本年度新增的小一統一派位「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四出撲學位應急,最近研究將黃大仙區個別小學納入新校網,至今最少有兩間區內小學有意加入並提供最少一百個學額。連同東涌五間有意參加的小學提供約二百個學額後,估計可為暫得九百學位的新校網,額外供應最少三百個「遙遠學位」,變相最少有兩成半參與新校網派位的跨境學童將被迫派到九龍區或離島上學。

    黃大仙浸信會天虹小學

    東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

    約有三千九百個跨境學童參加下學年小一自行分配學位,較上年度大增兩成八。教育局本年度為明年九月入學的跨境學童新增專用校網,涵蓋八個鄰近邊境校網包括屯門西、屯門東、天水圍、元朗東、上水、粉嶺、沙頭角及大埔,暫只提供最少九百個小一學額,不足以應付多達二千名失落於自行收生階段的跨境學童需求。

    除該八個校網以外,東涌及馬鞍山個別學校亦有意「入網」。當局會視乎學校有否取錄跨境學童的經驗去處理。東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校長梁兆棠透露,區內已有五間小學有意「入網」,料可提供約二百個學額。

    過關後須花45分鐘回校

    另於適齡學童人口大跌的黃大仙區,部分收生稍遜的小學亦有意「入網」,當局正考慮有關申請。其中,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說該校有大量空置學位吸納跨境學童,本年度自行收生階段取錄二十多名跨境學童,目標是參加新校網取錄多百名跨境學童。該批學童過關後須花約三十五分鐘至四十五分鐘乘跨境校巴回校,正研究提供九龍區上落車,以便配合將來升中選校需要。孔教學院大成小學校長袁潘淑嫻說以往有取錄少量雙非學童,現有意為新校網提供最少二十個學額。

    另一邊廂,教育局已向小一學額早現短缺的元朗東校網小學「埋手」,日前去信要求各校表達對增加臨時學位的意向,其中包括擴建臨時課室,以應付本年度及未來數年過渡期需求。但有元朗區校長擔心,元朗東校網本已學額不足,若再撥出學位予新校網只會令該區「窮上加窮」。另當局亦建議屯門區擁有空置課室的小學擴班。

    邊度有位就塞佢哋去邊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服務總監兼跨境學童政策關注組成員張玉清批評,當局在建構跨境學童專用校網時,沒有關顧跨境學童上學車程問題,「將跨境學童派到去九龍咁遠返學,都唔合邏輯,好似見到邊度有學位就塞佢哋去邊」。她透露,不少雙非學童家長擔心參加新校網後會被「亂派」學位,故已陸續安排子女到北區租屋或寄養,以圖擠進上水區校網,令她對北區學位不足的劣況更加不感樂觀,「到時又要同上水區本地學童爭學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