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政策一團糟 弱勢政府百般難

一如所料,古物諮詢委員會將中區政府合署西座「升呢」為一級歷史建築,為港府較早前宣布保留西座的決定背書。沒有保留價值的建築物該拆不拆,該予保留的反而拆卸,古諮會淪為政治工具,保育準則朝令夕改,公信力蕩然無存,成為弱勢政府稍遇阻力,施政即告退縮的犧牲品。

香港地少人多,推動經濟發展,由新市鎮規劃、市區重建,以至基建項目,必須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難以避免惹起發展與保育孰者為先的爭議。近年港府規劃土地用途,倘若涉及鄉郊用地開發和歷史建築物,必定觸及保育議題,也無可避免遭受關注團體和持份者群起抗爭;至於不涉保育問題,純粹改變現有市區用地的計劃,例如把閒置土地興建公屋,同樣遇到區議會和地區人士反對,保育與可持續發展已失去平衡,港府動輒得咎,無力平息爭議,長此下去,終有一日陷入無地可用的困境。

回看港府處理舊政府山建築群保育問題的過程,進退失據,手法拙劣,當初未經保育專業評估,已倉卒決定保留東座及中座,西座則被指欠缺建築特色,計劃列為地產項目,招標重建,以紓緩中區甲級寫字樓供應緊張的問題。古諮會也在今年六月決定,把西座暫評為保留價值較低的二級歷史建築,儼如為港府拆卸西座開綠燈。豈料環保團體強烈反彈,批評重建計劃是「官商勾結」,引發爭議,事態迅即政治化。港府面對反對聲音,拆卸西座立場又告軟化,搶在古諮會仍未開會就西座作最後評級之前,宣布西座全幢保留,作為律政司及非政府法律組織的辦公室。雖然有關決定平息了環保團體的反對聲音,但港府決策只圖政治方便,施政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已表露無遺。

再以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為例,儘管已在地區討論多年,竟然在第三輪公開意見徵集階段,才掀起持份者和關注團體反對,事態發展更高度政治化,脫離鄉郊保育爭議,除了被質疑「官商勾結」,更扯上「雙非城」、「被規劃」的排內政治議題,港府能否排除阻力,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建立土地儲備,不無疑問。至於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工程,同樣是在項目即將動工之際才遭受環保團體反對,面臨進退兩難境況。

特首梁振英日前指出,近年每當港府改變土地用途,計劃興建更多公屋,均遇上不小阻力,期望市民本着「一家人」心態作出少許讓步和犧牲,協助政府及早解決房屋問題。然而,願望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當局現時最少有十二個公屋計劃,因為區議會和地區人士反對,至今仍停留在意見諮詢階段,隨着公屋輪候冊人數創出二十一萬人新高,平均輪候三年上樓的承諾已成空言。

施政動輒得咎,管治弱不禁風,港府在涉及保育議題的土地規劃已連番受挫,連獲社會各界認同的增建公屋計劃也步履蹣跚,已成為不折不扣的跛腳鴨政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