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騰貴居不易 基層市民怎快樂

唐朝年間,都城長安物價高企,生活成本昂貴,乃有「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的說法。一千多年後的今日,這句話可以改為「香港物貴,居大不易」。

有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公布最新「生活費用調查」,在全球四百多個地區中,香港的排名比去年急升二十六位,成為生活成本第三十二高的城市,跨國企業派員來港工作,生活費用不但高過第三十六位的紐約曼哈頓及第四十二位的巴黎,更遠遠拋離第五十八位的倫敦,令人咋舌。報告指出,在過去一年內,香港的一籃子貨品及服務價格上升了百分之六點七,高於亞洲區的平均增幅。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香港生活成本急劇上漲,並不令人意外。正如學者指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物價水平一向居於世界前列,加上近年樓價飆升,帶動住宅、商舖、寫字樓、工廈等物業租金全線上漲,除了直接影響居住成本,亦大大加重商戶的經營成本,進一步推高通脹。事實上,有關調查尚未將外來人員的住宿、購置汽車、子女教育等費用計算在內,否則,香港生活費用的排名勢必進一步上調。

眾所周知,跨國企業派駐香港的多是高收入的專業或管理人員,他們尚且抱怨物價昂貴,一般本港居民的苦況可想而知。嶺南大學最新調查顯示,香港人的平均快樂指數由去年的七十一點三分下降至七十點五分,跌穿○九年金融海嘯後的水平。

調查還反映香港社會的多種不健康現狀:其一,貧富懸殊不僅體現在收入上,也體現在快樂上,家庭月入少於一萬元組別的快樂指數暴跌百分之六點四,而家庭月入高於四萬元組別者的快樂指數則有所上升;其二,在職貧窮日益嚴重,基層打工仔被迫承受工時長、收入低的雙重壓力,快樂程度明顯低過申領綜援的無收入組別。如此畸形現象,等於變相懲罰自食其力的基層勞工,可能令愈來愈多人放棄工作,轉而倚賴社會福利過活,對長遠公共財政及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最值得關注的是,家庭月入介乎三萬至四萬元的夾心階層快樂指數只有六十六點九分,是眾多收入組別中最低的。夾心階層淪為香港最不快樂的一群,顯然亦是樓價飆升的惡果,他們既沒有資格申請公屋,又沒有能力購買私樓,兩頭不到岸,不少人被迫棲身劏房或板間房,哪裏有快樂可言呢?

樓價高企不但構成民生壓力,也為經濟埋下重大隱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香港樓價年初至今急升逾兩成,與實體經濟表現背道而馳,一旦泡沫爆破,很可能造成負財富效應,引發經濟活動、銀行貸款與樓市之間的惡性循環。

成也地產,敗也地產。事實證明,高地價、高樓價、高租金的「三高現象」,既是香港物價上漲的元兇,亦是市民痛苦的根源,更是經濟發展的障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