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特別軍事法庭對張成澤的一紙判決書,堪稱二十一世紀一朵奇葩。隔鄰的中國人,透過這份判決書,讀到的是脊背發涼的震撼,是恍如昨日的慘痛回憶,更是告別萬劫不復罪惡時代的慶幸。
這份判決書對張成澤的涉罪定性,主要有幾條,一是官方指控他從事顛覆國家陰謀活動;二是張圖謀掌控國家全盤工作,將屬下機構變成「小王國」;三是賣國,張讓親信隨便賣掉地下資源,以五十年為期向外國出賣羅先經濟貿易區的地皮;四是濫發鈔票,濫購貴金屬,造成經濟混亂;五是帶動資本主義尋歡作樂風氣混入國內,到處揮霍無度,驕奢淫逸,墮落變質。
這份判決書最奇葩的地方在於,它名為判決書,卻在行文中拋棄了說理說法的冷靜,使用了眾多的感性語言和形容詞界定張成澤所謂何人、所犯何罪。比如,形容張是「狗不如的人間渣滓」,是「野心家」、「陰謀家」、「千古逆賊」、「叛國賊」,稱其「早有骯髒的政治野心」,犯下的大逆行為令人髮指,等等。
這些用語,這些詞彙,上點年紀的中國人都有深刻記憶,它們不過是中國文革語言的北韓翻版。但其實,金正恩對張成澤下手,不過是現代版的宮廷血洗事件,這與毛澤東當年扳倒劉少奇、扳倒林彪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金正恩是扳倒攝政王,夢想要做的是北韓版康熙,所謂「誅鰲拜清君側」,好獨掌朝綱。但其矛頭真正所指卻是「恩主」中國:攝政王張成澤親北京想開放,羅先賣地的對象是中國;張成澤挾「洋」自重,忘乎所以,對幼主指手畫腳為所欲為,這個「洋」也正是北京。
至此,金正恩想做甚麼已經一目了然,他清洗國內親華勢力,不過是打狗給主人看,令北京難堪。北韓一份判決書,中國人讀到了自己的過去,北京讀到的,該是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耿炎直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