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本報訊】「唐宮案」中唐太郭妤淺認罪後,同案負責工程的建築師何仲怡、結構工程師黃柏林及承辦商顯利工程有限公司維持不認罪,案件隨即開審。在控方開案陳詞中,重申唐太在工程開展前已跟建築公司方面談及要興建地庫,但當時的結構工程師鄧偉就指工程不符圖則,提出反對。數日後唐太致電鄧,提出會委任另一結構工程師去代替他。

    何仲怡、黃柏林及承辦商顯利工程有限公司(下簡稱「顯利」),各被控兩項違反《建築物條例》控罪,控罪指他們在二○○五至○七年間,未獲建築事務監督的書面批准及同意,便展開建築工程,之後又於○七年一月在向監督呈交的表格內作失實陳述,即指大宅已按建築事務監督的批准圖則興建。

    工程師反對遭撤換

    控方開案詞指,約道七號於○二年底入紙申請重建,何仲怡為工程的負責人、黃柏林後來成為該項目的結構工程師,顯利則是工程承辦商,而相關的多份工程圖則先後呈交建築事務監督。項目本來的結構工程師為鄧偉就,○三年九月唐太與各人開會,期間談及興建地庫,何提出結構設計必須要配合地庫的興建,但鄧反對,指已呈交的圖則不包括地庫,若繼續工程會嚴重違反條例,又指相關工程不大可能會獲批准。

    數日後,鄧偉就便接到唐太電話,稱明白他的立場,並提出委任另一結構工程師去代替他,更要求他撤回早前呈交建築事務監督的圖則。約半月後,鄧去信知會監督辭去大宅結構工程師職務,再過兩日,黃柏林獲委任為新的結構工程師。

    控方指有關大宅圖則及相關改動多次呈交建築事務監督,但當中未曾提及泳池底下天窗及地庫的存在。之後各被告申請入伙紙時,更在表格中聲明大宅是依獲批准圖則去興建。控方又指,地庫所在空間原是為興建地基而存在,正常情況下在地基工程完成後便須填滿,但屋宇署人員在進入地庫調查後發現,早在地基興建期間,樁柱間已裝有牆身,該些結構除為建地庫外,根本沒其他用途。

    屋署製三模型解構

    屋宇署測量師馬豪偉為大宅做了三個模型,讓法庭更易了解大宅結構,亦為方便之後專家證人作供,馬昨率先出庭講解模型的製作過程。聆訊未完,鄧偉就或會今日出庭作供。

    案件編號:KCS 4906-11/13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