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通識考試較高分數的題目(例如:個人發揮題),一般要求學生要有「多角度思考」和個人見解,才能顯得答案具深度和智慧。表面上,要實踐「多角度思考」看似容易。但是,何謂角度「多」?有什麼常用的「多角度」類型?還是無限「角度」?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 馬震寧

以近期「佔領中環」為例,可運用以下多種不同類型的「多角度」作分析,有助同學回答不同類型的題目:

(1)正反兩面

就是從正反兩面思考事件,學生可談談個人是否支持「佔領中環」?「佔領中環」分別對香港帶來什麼正面和負面影響?

(2)時間性

承上,每當發生社會事件,總有原因。事件過後,總有影響。我們可以把「原因」和「影響」再細分為「遠因」、「近因」、「長期影響」和「短期影響」。例如:「佔領中環」一旦發生,會否短期內釀成局部地區衝突或暴亂?

(3)持份者

就是事件參與者或涉及事件的人物和團體等。「佔領中環」發起人為大學學者和牧師。而支持「佔領中環」的團體大多來自泛民主派。反對「佔領中環」的持份者包括建制派。而港府則受「佔領中環」壓力,被要求盡快推動普選。因此,同學可代入不同角色,思考同一事件。

(4)地區

在國際上,「佔領」一個地方作靜坐抗議,並非新鮮事。在美國,針對大公司貪婪和社會的不平等問題的「佔領華爾街」。因此,同學可以比較同類型事件的異同。

可見,同學要適當運用「多角度思考」,才不會讓人感到你胡說八道。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