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籌款無王管 港人愛心被濫用

香港人出名樂善好施,不管是賑濟災民,還是捐資興學,扶助老弱,無不慷慨解囊,所以,以慈善為名的街頭籌款或募捐活動愈來愈多。然而,由於當局一直未有法例監管,對各類籌款活動放任自流,以致所謂慈善團體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市民稍一不慎,善心隨時被不法之徒利用。

有立法會議員調查過慈善團體街頭籌款活動,並檢視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名單後,踢爆當局監管方面的多項漏洞,包括註冊成為慈善團體過於簡單,手續容易;部分團體名稱雖使用「愛心」、「慈善」等字眼,卻沒有具體目標及協助對象;最離譜的是,由於現時無法例及部門規管慈善團體捐款用途,它們進行籌款時根本毋須交代用途。

內地慈善團體如何運用善款,向來備受質疑,原因是透明度低,想不到香港的情況亦好不到哪裏去。上述調查發現,部分慈善團體沒有設立任何網頁,有的僅在網上提供相關新聞報道的連結,善款最終能否用得其所,幫到真正有需要的人,誰也說不清楚。事實上,曾有慈善團體被揭發以「佣金拆帳」方式聘用中介公司協助籌款,令人質疑相當一部分善款花在行政費用上。對此,勞工及福利局除了重申慈善團體最多只能扣取善款一成作行政費用外,根本束手無策,更遑論加強監管。

有人形容,現時當局在規管慈善團體運作方面「無法例、無規管、無紀錄」,正是在這種「三無」狀態下,街頭籌款活動亂象叢生,以慈善之名,行騙財之實屢有所聞。遠的不說,○八年四川大地震,有騙徒竟大發災難財,冒紅十字會之名,以短訊向市民募捐;至於以各種名目在街上擺攤勸捐的團體更是遍地開花,真偽難辨。現行法例的另一灰色地帶是,只要街頭募捐不涉及現金,就不屬公開籌款,毋須向社署申請許可證,如此一來,團體只要以招募月捐者等形式在街頭募捐,就可走法律罅逃避規管。

街頭籌款活動無王管,非但讓騙徒有機可乘,更累及正當的慈善團體。曾有團體計劃在街頭義賣茶葉,依足規矩主動向社署查詢,豈料署方竟以活動不涉及收集捐款為由,指示毋須申請許可證,只提醒該團體向食環署申請臨時小販牌照,結果引起不少市民質疑,致電該團體查詢。社署主動放棄監管之責,實在是咄咄怪事。

當局對街頭籌款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對近年大行其道的網上募捐更是坐視不理。不說不知道,原來根據現行法例,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呼籲捐款,只要瀏覽各大網上討論區,不難發現充斥各種籌款帖子,呼籲拯救流浪貓狗者有之,連遺失頭盔向網友籌款者亦有之,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市民一旦捐輸,「善款」何去何從,根本無從知道。另一方面,偽冒網站近年亦向慈善團體埋手,有社福界人士建議港府向慈善團體發放網上籌款證,方便市民識別,惟當局迄今未有積極回應。

一粒老鼠屎,足以攪壞一鍋粥。市民捐錢受騙,除了蒙受金錢損失,自嘆倒楣外,更可能對慈善事業心灰意冷。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繼續任由問題惡化,長遠只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令慈善機構品牌貶值。港人充滿愛心,但愛心絕對不能被濫用,當局是時候堵塞漏洞,負起監管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