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伊拉克組閣大團圓結局

伊拉克國會選舉在今年三月舉行,但當時的執政黨法治國家聯盟拿到八十九席,僅排第二。道義上,排第一的前總理阿拉維應有優先組閣權,但總理馬利基不服輸,一方面利用執政優勢,把部分選區的票數重點,實行拖字訣,並尋求最高法院把組閣的時間拉長,讓他有時間去撬對手的支持票。原以為拖到六月就可取得足夠國會議席,最終卻要拖到本周才可以湊足票數,組成大團結聯盟,由國會通過內閣名單,成立新一屆政府。

美國祝福左右大局

三月的選舉結果公布後,本欄已指出阿拉維的兩席優勢並不牢固,這兩席之微雖讓他當上大阿哥的地位,但這只是道義上的優勢,大家讓你先組閣;當對手不確認這優勢時,那在國會三百二十五席中只以兩席領先,其實作用甚微。換句話說,阿拉維的兩席優勢不是客觀存在的大優勢,而是要大家確認之下的優勢,當馬利基明確表示奮戰到底,阿拉維那兩席便形同虛設。

五月時,本欄已經判斷阿拉維無力組閣,發球權落在馬利基手上。馬利基需要一定時間去拉攏其他派系,問題已經不是誰來組閣,而是馬利基要多少時間來組閣,以及這個內閣能量有多大、壽命有多長。

阿拉維的困局有二:一是美國仍然把注碼押在馬利基身上,沒有美國的祝福,伊拉克任何政黨都不能獨當一面;第二個原因是第一個原因的伸延。美國把注碼押在馬利基身上,是因為他背後的什葉派。美國的策略很明顯,是以伊拉克重建後的利益、尤其是石油收益,來作為凝聚伊拉克各派系的魚餌,但結構將是什葉派為主、庫爾德為輔,而遜尼派一定要分一杯羹,成為新政府的一個小股東,伊拉克才有機會進入穩定狀態。

遜尼派不能不參與,又不能坐大,故阿拉維的情況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靠拉攏遜尼派而取得九十一個議席,也因為拉攏遜尼派而無法得到美國祝福,也無法取得跨黨派支持。在馬利基的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下,阿拉維只有捱打。

各方政客怨聲載道

馬利基組閣完畢的消息,近兩個月一直是只聞樓梯響。由此推斷,要整合三大力量以及這些力量下的教派分支何等艱難。最後,馬利基要開出一張長達三十四人的內閣名單,便知中間有幾多妥協和政治交易。不過,就算內閣組成並獲國會通過,馬利基也坦言他個人是相當滿意,但政局之內的人馬則是怨聲載道,因為那三十四個內閣名額仍然無法滿足方方面面的政客。

這些大團圓式的結局的下場通常只有一個,就是分裂收場;但分裂也不礙事,到時再找議員政黨來頂上替補,因為現時的首要任務是擊退阿拉維組成政府。中國俗語有云:「過咗海就係神仙。」往後的困難往後再算。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