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券資助爭議多 免費教育方治本

學券資助爭議多 免費教育方治本

不經不覺,幼稚園學券制已推行三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檢討報告,提出十二項改善建議,包括建議當局繼續推行,並按通脹每年檢討及調整受資助幼稚園的學費上限。

雖然教統會對學券制有頗為正面的評價,但實際上當中存在不少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有家長擔心,檢討報告建議將學費上限鬆綁,會導致幼稚園加學費;教育界則批評,學券制以「錢隨學生走」模式推行,對受助幼稚園提出諸多要求,卻欠缺相應援助,以致嚴重打擊教師士氣,部分幼稚園的教師流失率甚至高達五成。

最為人詬病的是,以往低收入家庭只須申請「學費減免計劃」,便可獲當局全數資助子女學費,而在學券計劃下,基層家長需要就學券資助以外的學費差額額外申請資助,手續繁複不在話下,部分申請個案甚至出現資助總額不增反減的怪現象。總而言之,學券計劃實施以來,有利也有弊,亟需改善。

正因學券計劃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教育界一直提倡對幼稚園提供全面資助,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如此既可精簡資助模式,節省行政成本,又可加強規管幼稚園,提升教育質素,更可減輕家長負擔,鼓勵生育,從根本處改善人口老化問題,一舉多得。

事實上,目前每年學券資助額已達一萬六千元,與幼稚園的一萬八千元平均學費相差不多,即使當局提供全面資助,每年也不過多花數億元公帑,對政府而言猶如九牛一毛,卻可大大減輕基層家庭的壓力,何樂而不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少發達國家及地區早已實行免費學前教育。在意大利,國營及市立幼稚園均為免費,政府並着力推動教師學位化,為全國幼兒提供優質、全面而靈活的學前教育。再看近在咫尺的澳門,亦已落實包括幼稚園在內的十五年免費教育。人們不解的是,為何澳門做得到,香港做不到呢?

十五年免費教育勢在必行,港府至今拒絕採納,理由是現時由學券資助私人營辦幼稚園的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選擇。其實,免費教育是一回事,多元教育又是另一回事,以意大利為例,雖然政府為全國幼童提供免費教育,但家境寬裕的家長亦可以為子女選擇收費的私立幼稚園,兩者相輔相成,完全無損教育的多元化。

說到底,一切無非錢作怪。正如有人批評,「以民為笨,福為官開」是港府的一向傳統,說到為公務員加薪,他們毫不吝嗇,說到民生、教育、安老等福利措施,他們便算死草,斤斤計較,諸如醫療券將七十歲以下長者排除在外、交通津貼加入家庭收入審查等等,莫不引起市民反感。

正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會計師行估算,受惠過去一年股樓皆旺,賣地收益理想,港府本年度將錄得超過七百億元盈餘,與財政預算案預計的二百五十二億元赤字相差近一千億元,財政儲備可望增至近六千億元,堪稱豬籠入水。事實證明,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港府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