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帳學校曝光 教育亂象未止

混帳學校曝光 教育亂象未止

審計署報告揭發直資學校帳目混亂,涉嫌「亂使錢」及「亂收錢」的學校陸續曝光。其中有直資學校違規接受飯盒及校服供應商捐款,有傳統名校將七千多萬元剩餘資金用來投資股票及基金,此外,八間學校的累積營運儲備比預計超出一倍,五間在申請加學費時沒按規定向家長提供學校財務資料。直資學校亂象叢生,簡直令人無法想像。

直資學校亂到這個地步,校方固然應該反躬自省,但最大的問題仍是出於政府。追本溯源,港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推行直接資助計劃,原意是在學校管理、課程設計、錄取學生和釐定收費等方面賦予直資學校較大彈性,令本港的學校體制更趨多元化,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然而十多年下來,由於當局監管不力,所謂多元教育不知從何談起,反有不少直資學校利用當局賦予的彈性廣拓財源,累積龐大儲備,儼然已變成唯利是圖的商業機構。

事實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亂象其來有自,教育當局絕非一無所知,而是視而不見、見而不理,任由直資學校無王管,在自己眼皮底下違規。譬如當局規定,凡直資學校加學費超過百分之七,或累積儲備超過全年開支者,加費申請必須獲得大多數家長同意,但實際上,上述規定形同虛設,不少申請加費的學校根本沒向家長交代財務狀況,而作為監管者的教育局竟然照批不誤,縱容校方在儲備充裕下「宰割」家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更為人詬病的是,直資學校接受公帑資助,卻往往不受教育政策制約,部分學校甚至連審計署也無權查閱帳目,猶如一個水潑不入的特權王國。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不久前便公開質疑,當局不斷呼籲官立及津貼中學參與自願減班計劃,共同應對學生人數減少的難關,但卻從來沒有提過要直資學校參加,厚此薄彼,實在很不公平。

一管之微,可窺全豹。直資學校行政混亂不但暴露監管方面的漏洞,更反映教育制度上的種種問題。正如教育界人士指出,全港共有一千多間中小學,其中僅有七十二間直資學校,如果當局連直資學校也無法好好監管,如何保障全港中小學的辦學質素?

人們可以看到,近年本港教育政策幾乎可用一個「亂」字概括,大至朝令夕改的教育改革,小至弄巧反拙的中央派飯,統統反映當局執行無方、監管不力,往往將用意良佳的政策變成擾民添亂的壞事。最經典的例子是母語教學,當局一時說要全面推行,一時又折衷保留逾百間英文中學,一時讓部分中中「自選教學語言」,一時又推出「上落車機制」,瞎折騰了許多年,最終仍是搞得一塌糊塗,被迫以微調為名返回原地。只可憐今時今日的莘莘學子,淪為教育亂政下的白老鼠。

不僅中小學教育亂象叢生,大專教育亦是問題多多。當年港府大量開辦副學士課程,揚言要將大專入學率提升至六成,然而多年來所見,這些副學士課程不但學費昂貴,而且質素參差,濫竽充數,被譏為教育版的「八萬五」,不少學生為此付出大量時間、金錢,到頭來卻無法獲得社會認可的學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了莘莘學子的未來,為了香港的明天,教育當局必須深刻反省,對包括直資計劃在內的教育制度進行全面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