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兒童飲食漸「跟貼」歐美,加上缺乏運動,肥仔肥女愈來愈多,兒童患二型糖尿病的個案亦倍增。兒科醫生表示,患糖尿病兒童的體重指標BMI一般高達三十以上,臨床見過最年輕患者僅十歲。醫生坦言,不少兒童患者無節制地飲汽水、吃零食;亦有家長用食物獎勵子女;運動時間亦因繁重的功課或興趣班而「讓路」,由於攝取多、消耗少,種種原因都會增添兒童患病風險。

本港兒童的肥胖問題日趨嚴重。(資料圖片)

童月玲表示,近年患二型糖尿病的兒童人數趨增。

香港糖尿互協會

香港兒童內分泌科學會委員兼兒科專科醫生童月玲表示,經醫院管理局診斷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中,九七年僅錄得三宗為十八歲以下兒童,至○七年已飆十倍至三十三宗。

臨床所見,大部分兒童患者無明顯病徵,主要因體重超標而驗血檢查始揭發病情,僅少數人有輕微蛋白尿。患者一般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及口服藥物控制病情,但也有少數人需打胰島素針。

驗出脂肪肝才知驚

童月玲透露,曾有十歲男童的BMI達三十二,經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轉介驗尿及驗血,發現血糖水平過高,幸好仍可透過糾正生活習慣以改善,毋須服藥。原來男童每日「坐底」飲兩罐可樂,若成績理想,母親再送美食獎勵。自男童確診後,其母改送單車機,他每晚「聽話」踩車一小時,加上戒飲可樂,半年內BMI減至二十八。

她坦言,部分家長認為學業為重而作辯解:「話仔女好多功課,又要補習又興趣班,冇時間運動。」至子女驗出高血脂、脂肪肝才「知驚」,願安排子女騰出時間運動。

「若控制不宜,嚴重併發症廿幾年後就可出現,即係十幾歲病發而控制不當,可能三、四十歲就有併發症。」童月玲稱,部分病童有尿頻、口渴甚至輕微酸酮酸中毒等病徵,需打胰島素針並配合飲食及運動,不過亦有人決心改變生活習慣,成功減肥,血糖受控而不需再打針。大部分病童可如常生活,血糖過低的情況不多,校方可如常安排他們參與活動。

每年十一月十四日為世界糖尿病日,本欄與病人互助組織「香港糖尿互協會」合作,於本月推出一連五期的糖尿病關注系列,希望加深社會各界對糖尿病的認識,扶持病友踏上理想控糖之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