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有兩項主要改革近日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國有企業領導人薪酬改革;二是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兩項改革都醞釀多年卻苦無進展,第五代上台僅僅兩年便快刀斬亂麻,其魄力與手腕確實是第四代難以比擬的。

國企負責人的高薪問題,一直是民怨焦點。很多國企負責人一年收入動輒百萬千萬,主理的國企卻是連連虧損。更有甚者,一些國企憑藉壟斷地位賺得盆滿缽滿,但從不肯讓利於民,反而大搞腐敗。近年,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動、中國電信等國企的管理層不斷出現腐敗醜聞,任人唯親、官商勾結層出不窮,早已淪為權貴的盤中飧。

事實上,國企對外投資,往往是由負責人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虧損歸國家,盈利歸個人。遇事時,他們就以「交學費」為由開脫,實現軟着陸,可惜民脂民膏早已被揮霍一空。更嚴重的是,不少國企表面上是進行海外投資,實際上是將國有資產轉移到海外,再以虧損為名暗度陳倉,化公為私,納入個人荷包。

胡溫十年 得過且過

民間關於國企薪酬改革的呼聲多年不斷。溫家寶做總理時主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起草工作長達八年,直到他下台,也僅僅出台了一個籠統方案,對國企薪酬改革隻字不提。據說,溫家寶在徵求國企意見時碰到了硬骨頭,高管對規管薪酬待遇一致反對。但習近平上台後,隨即通過反腐整風,瓦解權貴階層的抵抗,兩年間便出台方案,國企領導人不僅面臨降薪,若幹不好還要被追回薪酬。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亦如是。這項改革已提出十幾年,在各地做過多年試驗,但在胡溫時代一直沒有在全國範圍鋪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胡溫前怕狼後怕虎,遲遲不敢下定決心,導致改革難以落實,三農問題也因此陷入無解。

土地是中國農民的命根子,改革涉及到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觀乎中國歷史,土地改革成功與否,關係到政權興廢,如改革得宜, 可以解放生產力,釋放巨大的經濟紅利;相反,改革若失敗,則將農民逼上梁山,政權隨時垮台。故此,土地改革理應慎重,但不應束手束腳,畫地為牢。

中共第四代執政時高喊不折騰,其實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遇到問題繞着走,碰到困難躲着走,該決斷時不決斷,該擔當時不擔當,凡事以拖為主,結果往往是小事變成大事,易事拖成難事。胡溫執政十年,說好聽點是休養生息的黃金十年,說難聽點就是捧着不定時炸彈擊鼓傳花的玩火十年。相比之下,習近平行事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看準就做,短短兩年推出的改革措施比胡溫十年還要多,還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