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涉及利益衝突與否,除了客觀規章標準,另一指標是政治人物的個人判斷,最新例子是外號「新界王」的屯門區議會主席劉皇發,真人示範作出利益申報,並隨即提出不主持會議等「三不」立場,有建制派中人第一反應是有疑竇,究竟是暫時置身事外,韜光養晦,還是變招以退為進,一時三刻仍然是看不清、摸不透。

    「三堆一爐」於立法會十月復會後再次闖關前夕,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率先到屯門區議會推銷,會前率先釋出善意,承諾將原本二百公頃的擴建屯門堆填區範圍,縮減至一百八十公頃,並分兩期進行,不過有關建議不但未獲區會「收貨」,劉皇發更突然出招,指自己在屯門堆填區內有土地,一旦擴建需要收回他的土地,加上自己是龍鼓灘村代表,因此以有利益衝突為由,決定不發言、不表態,並讓出主持會議之位。

    劉皇發會後沒有披露在堆填區內擁有土地的面積和位置,令外界無從得知究竟是新擁有的土地,還是一直以來都擁有的土地,但假設劉皇發今次利益申報是真心實意,或可為所屬的經民聯「鬆綁」,因按同一邏輯,劉於財委會復會後也可以奉行「三不」立場,由此路進,將不會再出現上次審議三個堆填區撥款時,領軍率眾倒戈殺當局一個措手不及的歷史畫面。

    事有巧合,屯門區爭取落實多時、連接屯門至荃灣的屯荃鐵路命運同日揭盅,運輸及房屋局公布屯荃鐵路暫不納入最新的鐵路策略,「死因」是將會破壞沿海景觀,而且技術上有困難,成本將相當高。

    還記得劉皇發不只一次公開表示,屯門區有不少厭惡性設施,有一次更繪影繪聲形容「屯門捱咗好多拳,打到成身腫晒」,但仍然空手而回,落得屯荃鐵路未獲垂青的下場,究竟會否觸發連鎖效應,包括牽引劉皇發等人的情緒反應,甚至影響「三堆一爐」的命運,相信最想知道答案的是黃錦星和其局內團隊,以便可以隨時「見招拆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