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環保無心無力。就講「減廢」,來來去去只是「膠袋徵費」一類懲罰性手段;講「回收」?政府對環保工業支援不足,部分回收物料乏人問津竟要重返堆填區!說穿了,市民想為環境出力,還是靠自己從貫徹「綠色生活」做起。就以德國柏林為例:二手舊物店隨處可見、荒廢電話亭被改造成圖書館、兼營有機餐廳的社區農場大行其道。柏林人以行動證明環保可為生活帶來更多選擇,市民毋須被罰付出高成本便可獲得生活所需,連呼吸的空氣也較清新!

柏林著名有機農場餐廳「公主花園」,在城市內自成一角,與世隔絕的感覺大受市民歡迎。

「公主花園」採用可移動式耕作,既善用空間,也方便將植物隨時移送別處栽種。

「公主花園」內設有圖書角,市民取走圖書後隨心捐款。

柏林舊機場Tempelhof現亦已發展成另一社區農場。

新界東北發展爭議不斷,究竟城市發展是否一定要犧牲農業?本報記者早前到訪德國柏林市中心著名社區農場,兩位德國青年在數年間將一片爛地變成有機農場,更帶起了城市農耕潮流,成功在城市內示範永續生活的可能。

「公主花園」實現青年創業

這個社區農場有個美麗名字「公主花園」(Prinzessinnen Garten),源於它位處「公主街」。花園佔地六千平方米,原是西柏林年代一直荒廢的爛地,因位處低收入及新移民社區,租金低廉兼吉舖林立,吸引有志創業的年輕人進駐。「公主花園」兩名發起人Robert Shaw及Marco Clausen亦早於○六年已留意這塊荒地,兩人是柏林一非牟利環保組織成員,直至Marco去了趟古巴旅行,發現當地盛行城市耕作且很成功,回國後與Robert分享,兩人於○九年開始實現大計。

清理整頓半世紀荒地需大量人力物力,加上兩人是農業門外漢,遂決定登廣告講述理念,成功在一夜間招募了逾百名義工。資金方面,兩人將合共僅約兩萬歐元的全副身家買泥土、肥料和種子等,再向社區籌款和問朋友借貸,終籌足資金租下這塊空地。

最初義工多是區內居民,對城市農耕這簇新概念充滿興趣和好奇,合眾人之力,年多後花園漸成型,園內種有各樣有機蔬果和花草,不只區內市民可以低廉價格享用,更開始惠及全市,在傳媒報道和口耳相傳下,「公主花園」漸受注目,也吸引更多志願者加入建設。他們採用可移動式耕作,不少農作物直接種在用完的牛奶紙盒、麵粉袋、被棄的超市購物車等,既善用空間,也方便將植物隨時移送別處栽種。

兼營餐廳 農作物做食材

Marco和Robert亦明白,單靠售賣農作物不足以維持營運,遂研究各種開源措施,他們發現義工團裏有很多是廚食高手,便嘗試兼營有機餐廳,供應直接由花園收割煮成的有機午餐和甜品,餐廳甫開業即大受歡迎。義工亦搭建了一個小型舞台,平時做二手圖書館,亦可用來舉辦各類工作坊、講座及演唱會等。不少學校也會組團參觀,把這裏設作大自然教室。

偌大的柏林當然不只一個社區農場,柏林舊機場Tempelhof自一○年開放予公眾使用,現已發展成另一社區農場。市政府原本考慮將舊機場外圍中約兩成地段發展成住宅區,興建約四千七百個低密度住宅及社區設施等,但引起公眾爭議,政府遂於今年五月進行全市公投,由居民自決Tempelhof的未來,結果逾六成五投反對票,政府只好跟從民意放棄住宅發展,完整保留整片舊機場用地供市民作休憩之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