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一年九一一襲擊後,世界再不一樣,美國前總統小布殊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前者無法根除阿蓋德,反使恐怖魔爪愈伸愈長,後者在推翻強人薩達姆的同時,也把伊拉克推進無盡動盪之中,並且改變中東格局。小布殊繼任人奧巴馬「撥亂反正」,以結束兩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為目標,奉「不做蠢事」為外交座右銘,結果間接造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崛起,「終戰總統」奧巴馬不得不開展新戰線。

奧巴馬在九一一襲擊十三周年前夕,宣布對付伊斯蘭國的長遠反恐策略,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把美軍空襲行動從伊拉克擴至敍利亞。恰好一年前,敍利亞阿薩德政權被指使用化武,奧巴馬所劃紅線遭到踰越,不過他卻「縮沙」拒絕動武,這次他「轟炸敍利亞絕不猶豫」的果斷,正與其時的躊躇形成鮮明對比。

奧巴馬敢於再開戰場,無非為勢所迫,他上台將近六年,一反小布殊的窮兵黷武,他是奉行「不做不錯」,從敍利亞戰爭到烏克蘭危機,都優柔寡斷退縮不前,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這種「無作為外交」非常不滿。

也因奧巴馬拒絕介入敍利亞危機,使伊斯蘭國得以抓住機會,藉着對抗阿薩德而逐漸坐大,進而在敍利亞北部和伊拉克西北部佔地「建國」,這個極端組織的兇殘血腥,特別是接連把兩名美國記者斬頭,令美國人感到處境「比九一一前更不安全」,既然恐襲迫在眉睫,也就顧不上厭戰了,轉而支持美軍向伊斯蘭國採取行動,逾七成人贊成空襲伊拉克,六成多人更要把空襲擴至敍利亞。

很明顯,奧巴馬的「大膽」,只不過為民意所驅動,他的反恐策略其實非常審慎,既不會出動地面部隊以期把美軍傷亡減至零,也把「最危險任務」交給伊拉克部隊和敍利亞反阿薩德溫和派,更將西方和中東幾十國都拖落水。

儘管如此,美國仍是面臨不少風險,伊斯蘭國雖然戰士只得二萬至三萬名,但要剷除,美國「盟友」必須緊密合作,但伊拉克各方未必團結一致,敍反對派或不值信賴,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國則是各有盤算,這是一場或許在奧巴馬任期屆滿後仍未打完的漫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