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精通通識》(三),筆者用佔領中環作例子,分享了更快速看透新聞議題的起承轉合法,釐清事件來龍去脈,有助多角度思考,並可與通式靈活配合使用。佔領中環乃突發性事件,相信到真正佔領中環數月內,事件將會得到解決。但一些長期性或恒常社會問題,如人口老化、中港矛盾、城鄉差距等非短期可解決的社會問題,也適用於起承轉合法。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馬震寧

以近年熱話中港矛盾作例子:

社會有新議題總有起因,當中會涉及內部問題、矛盾、衝突和分歧等,如價值觀不同、文化差異、制度欠健全及監管不足等。

‧中港矛盾源於中港兩地制度上不同而產生的衝突不和。

‧多年來,香港奉行資本主義,內地奉行社會主義。兩地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存在不少差異。

‧內地經濟改革後,中港往來日漸頻繁,需時間融合,但無嚴重衝突。香港回歸後,兩地人民往來更頻繁,出現不少衝突。

新聞議題另一說法就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非一天所造成,而是一些矛盾和分歧若未能有效解決,將會引發成為嚴重社會問題和衝突。

‧經濟改革後不久的中國,及回歸不久後的香港,中港民間頻繁互動,都沒聽到中港矛盾。為何會有中港矛盾?

‧2003年沙士後,中央開放個人遊,助救港經濟,內地漸漸認識到香港貨真價實、社會福利完善、教育和醫療資源充足等,吸引了內地居民目光。如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嬰兒可獲香港永久性居留權,可享香港社會資源及福利,但雙非父母並沒有貢獻和繳稅,就產生矛盾。

‧個人遊偶有缺德行為,如隨處便溺、插隊等,影響衞生和破壞秩序。香港北區水貨客搶購奶粉,不少商舖針對內地客和水貨客改成藥房,推高物價,影響當地市民。

社會問題既然發生,就會有高潮和後續。

‧承上,中港矛盾非一天所造成,但似乎有激化,如短期不能紓緩或激化矛盾,令問題更嚴重。港府早前沒準備應付至今亦未見具體分流旅客措施。香港未來仍有機會有早前反個人遊示威和集會,令中港矛盾到達爆煲地步。

‧若佔領中環爆發,市民極可能把對政府施政不善、中港矛盾等不滿情緒,訴諸街頭抗爭手段 ,希望問題得到改善。

社會問題終歸有一天會得到解決或紓緩。

‧要紓緩中港矛盾問題,需從旅遊配套入手。如設邊境購物區,方便單日來回的內地客購買日用品。

‧內地有關單位應從教育入手,鼓勵文明旅遊,讓赴港或外國的內地居民容易入鄉隨俗,遵守當地法律和禮儀。

‧完善教育及醫療等政策,防止雙非父母在港產子、修訂子女在港的社會資源及福利。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