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本報訊】羊腸線穴位埋線療法,屬中醫針灸療法之一,早在十多年前已興起,效果和有無副作用值得關注。註冊中醫師譚莉英指,羊腸線即蛋白纖維,埋線時利用有導管的針頭植入人體穴位,羊腸線會在十多日內慢慢溶解,毋須次次施針,穴位能獲不斷刺激,促進新陳代謝或減低食欲減肥,但壞處是穴位在長時間壓迫下,可能會令穴位變鈍,甚至穴位死亡,身體經絡連接被切斷,反會造成身體健康長期變差的壞影響。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關德褀中醫師亦指出,中醫針灸屬傳統的中醫治療法,但羊腸線穴位埋線是早年才興起,由內地傳入香港,有關治療法並非中醫的主流,學院的中醫課程不會教授,他認為,有關方法有其危險性,因為涉及植入式治療及外科式手術,如處理不當,例如衞生情況欠佳,埋線植入穴位的過程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後果嚴重。

    消委會發言人表示,二○一三年有兩宗關於羊腸線穴位埋線治療的投訴,而二○一二年則有三宗,前者在中醫診所進行,而後者則在美容院進行。當中有投訴人指出現副作用,包括手腳劇烈酸痛,有人更因傷口發炎,細菌入侵小腿,要治療半年才能康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