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的仇富心理,除了源於空前的貧富懸殊、猖獗的官商勾結,也出於對富人嘴臉和言行的憤恨。

有商界人士在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公布貧窮線後,忙不迭向媒體說擔憂訂立貧窮線後會令香港走向福利主義社會,這種滑坡推理相當刻毒,加上他們反對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的表現,不禁令人懷疑他們是否要把社會福利掃進歷史廢堆,好讓香港能保持大量廉價勞工供財團肆意剝削。

他們把福利主義描述為洪水猛獸,不斷向港人灌輸對福利主義的恐懼。北歐四國的福利主義模式垂範世界,聯合國幸福指數傲視全球,人均生產總值高踞前列;年前她們曾獲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最具經濟競爭力地區」及獲權威雜誌《經濟學人》評為「最佳商業投資環境」,傢俬及玩具等企業絕不遜色。倒是香港的富商要反躬自省,為何自己無法創造出能改善世人生活的產品?

城中富商不少愛標榜自己抱「獅子山精神」憑努力和眼光發迹,可是有研究東南亞財經的外國學者指出,這些富商大都依靠官商勾結以及壟斷市場獲得巨富。他們的心態,其實與「贏就自己叻、輸就賴地硬」的賭徒只有成王敗寇的分別。有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真正靠自身努力解決環境困難而達致成功的人,自然會學懂謙卑,又豈會像香港的富商一樣囂張跋扈?

民初時期學者胡適曾言:「成見不能束縛。」香港要改善扶貧的成效,就必須拋棄對福利主義的敵視,擴闊對扶貧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