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着袈裟嫌多事,着起袈裟事更多。近年國際排名下跌的香港大學委任新校長,來自英國的馬斐森雀屏中選,成為港大四十一年來首名洋校長。洋和尚是否更懂燒香尚待時間證明,只是有關委任已引發港大一場風暴,好幾名極具威望的資深教授群起質疑馬斐森能否勝任,在未來五年領導港大。如果校長人選眾望所歸,相信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也毋須「出口術」,承認馬斐森有可以補救的「弱點」,呼籲教職員及管理層與馬斐森合作。

港大過往遴選新校長,校內除了學生會,只會有「深慶得人」的善頌善禱聲音,像這次新校長尚未上場,已經面對校內部分教職員一片質疑,如果說遴選委員會打破港大四十一年的「傳統」,幾名公開異議的教授,何嘗不是打破前人一向歡迎(或疑中留情)新校長的做法,毫無保留押上個人聲譽,力指新校長人選未孚眾望,跟校方矛盾盡現,馬斐森如何擺平這股逆流,再次凝聚港大師生重奪亞洲第一高等學府桂冠,力爭全球排名二十大之內?

據說馬斐森是遴選委員會唯一屬意的人選,港大物色新校長歷時兩年,透過全球公開招聘方式進行,真的吸引不到具備足夠資歷的華人學者垂青?還是港大經歷兩年前「八.一八」百年校慶政治風暴,嚇怕不少有心人,遴選委員會在無選擇之中選擇,才推薦這名唯一的洋校長?或許,馬斐森日前與港大師生及校友會面,談及自己不認識中港和亞洲的「弱點」露了玄機,聲言這反而是他的「優點」,因為他沒有成見,沒有政治連繫,也沒有包袱。莫非,港大新校長人選的最重要條件,就是與各方關係一片空白,尤其是大中華地區,以及不與香港某個政治陣營有連繫或沾邊(與反對派是同路人又如何?),政治考量成為唯一的遴選準則,能力、學術地位等都變成可有可無的要求?

相對於今次異議之聲來自部分教職員,過往港大遴選新校長,難逃學生會批評不民主和欠缺透明度,這次出奇地與校方同聲同氣,對比於早前其他高等院校換校長——成為學生會的箭靶,港大找洋和尚燒香果然管用,可能符合港大前身是殖民地英式大學的基因,以洋制華,起碼不見學生會一面倒發起反對新校長行動,單是這幅「河蟹」景象,已證明遴選委員會找對人。

其實,馬斐森與港大學生及校友進行內部交流期間,被問及對學生參與佔中行動的看法,儘管馬斐森玩弄模棱兩可的語言偽術,竟然獲輕輕放過,如果對佔中的態度成為港大學生檢驗新校長的準則,那還不容易,遴選委員會委任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省事得多,包保贏盡學生會和反對派的掌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