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處處有毒 把關寧緊勿鬆

食品處處有毒,令人防不勝防,台灣塑化劑風暴方興未艾,歐洲爆發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又懷疑與有機食品有關。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不排除香港稍後亦會出現首宗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例,尤其是在歐洲感染後回港發病的個案,他聲稱當局一旦發現病例,會即時隔離及追蹤源頭,亦會加強監察來自高危地區的蔬菜。

今次歐洲爆發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毒殺傷力非比尋常,世衞組織及中國專家發現,疫情元兇是一種前所未見、由兩種大腸桿菌混合變種而成的「超毒大腸桿菌」,可在短時間內引起腎臟及腦神經併發症,其爆發性、毒性及抗藥性皆高於一般大腸桿菌,迄今已波及美國與歐洲十多個國家,總共導致二千多人染病,超過二十人死亡。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專家形容這種病菌很可能是歷來最致命,令人毛骨悚然。

最令人憂慮的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來源撲朔迷離,一時盛傳來自西班牙青瓜,一時又說來自德國芽菜,但真正源頭至今未有結論。人類在明,病毒在暗,面對來歷不明的疫症威脅,港人不得不質疑,港府僅僅加強抽查來自高危地區的蔬菜,是否足夠呢?當局呼籲赴歐市民小心,是否也應該主動進行入境檢驗呢?

保障食物安全,當局責無旁貸,與其事後隔離病患,不如主動出擊,加強把關,設法將疫症堵截於境外。綜合各地專家意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毒很可能來自德國有機農場,有機肥料中的大腸桿菌懷疑交叉變種,繼而污染蔬菜。對此,港府必須主動與歐洲當局加強溝通,一旦掌握最新資訊,應該及時公諸於眾,以安定民心。

諷刺的是,有機食品一向是健康、衞生的代名詞,如今卻變成傳播新型惡菌的疑兇,在問題食品氾濫成災的今日,幾乎可以說是「樣樣食品皆有毒」。有學者提醒,雖然被指污染源頭的德國蔬菜沒有供港,但不排除本港售賣的蔬菜以同樣的方法炮製:「今次外國出事,下次香港一樣出事。」這絕非危言聳聽,面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危機,港府必須以寧緊勿鬆的態度全面加強抽檢工作。

事實上,對於港人來說,台灣塑化劑事件愈演愈烈,香港已被攻陷,情況更加令人憂慮。隨着受影響廠商愈來愈多,受污染食物種類也不斷增加,台北市日前更首次驗出含塑化劑DBP的孕婦膠囊,毒性更甚於之前揭發的塑化劑DEHP成分。內地大學研究亦發現,市面上超過一半即食麵及米粉的塑化劑含量嚴重超標,而食油及蔬果類產品的超標比率更高達六成九,可見塑化劑污染食品不僅來自台灣,在內地食品也十分常見,港府單單針對台灣進口食品加強抽檢,實有掛一漏萬之虞。

一分預防,勝過萬分補救。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問題食品提醒我們,在全球一體化的今日,病毒無疆界,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就是加強把關,不能等到亡羊才來補牢。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