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帑津貼會所 淪為富人專利

公共資源人人有份,港府以優惠條件批地予私人會所,卻因把關不嚴、監管不力,令會所淪為富人專利,窮人禁地,變相以公帑補貼少數人,成為公共行政管理的反面教材。

本港現時有七十多個私人體育會或鄉村俱樂部獲港府以象徵式地價,甚至豁免地價批地營運。按規定,有關設施每周要開放三次、每次三小時,供外界團體使用,但事實卻是,大部分會所只供會員使用,平民百姓只能望門興嘆。

有立法會議員早前對中小學、體育會及社福團體進行調查發現,九成表示不知道可借用私人會所,六成一團體過去三年從未借用過。可見港府跟進不足,宣傳有限,使這些私人會所淪為少數人獨享的專利。

面對輿論壓力,當局不得不作出調整,民政事務局建議修訂私人會所契約,要求相關會所將公眾使用時段增至每月不少於四十小時。可惜這些小打小鬧式的微調措施根本於事無補,無非是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的數字遊戲,旨在敷衍公眾,推卸監管失職的責任。

立法會議員直斥港府放任監管,無視私人會所拒絕對外開放的事實,新建議的公眾開放時段,每月僅較目前多了四小時,「等於搵笨」。也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當局有必要全面檢討目前的私人體育會所及俱樂部優惠批地政策。

必須指出的是,這七十多個私人會所不少位處市區黃金地段,地皮價值不菲,有的估計高達逾百億元。事實上,優惠批地變相由納稅人資助相關會所,但納稅人欲使用設施,反而要向會所乞求開放,如此荒謬,令人難以接受。議員要求當局檢討現行政策,包括考慮向有關團體收回市值租金,或研究是否繼續優惠批地,並非沒有道理。

這類私人會所帶有濃厚的殖民地時代色彩和階級特權的影子,有歧視普通市民之嫌。遺憾的是,當局一味推卸責任,對早就不合時宜的條款視若無睹,不但令土地資源用不得其所,而且製造不公,引起社會分化,加劇了社會的仇富情緒。

事實上,私人設施內的公共空間使用問題,近年愈來愈受關注。部分私人屋苑被揭發把物業的公共空間變相「私有化」,並藉此牟利,港府監管不力,縱容發展商侵佔市民權益,這和坐視私人會所將公眾拒諸門外如出一轍。

本港康樂體育設施本已不敷應用,以優惠批地吸引私人會所向公眾適度開放設施,不失為推廣和促進體育發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惜由於港府墨守成規,對私人會所放任不管,導致可供市民使用的康體設施買少見少。

民怨皆因不公起,為了合理運用公共資源,港府除了必須加強監管,促使私人會所增加公眾開放時段外,更應考慮引入其他方法,包括收回市值租金甚至重新公開招標等,確保所有土地資源都能在公平的原則下用得其所。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