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建跑道惹爭議 港府不足謀大計

鑑於本港機場漸趨飽和,港府昨日聯同機管局公布《香港國際機場二○三○規劃大綱》,提出兩個發展方案展開公眾諮詢。一是斥資約四百二十五億元提升現有兩條跑道的處理量;二是填海興建第三條跑道,費用高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億元,成為本港歷來造價最高的單一基建項目。

對比兩個方案,前者只能應付二○二○年前的空運需求,顯非長遠之計。當局預測,若不興建第三條跑道,本港機場將於二○二○至二○三○年間流失約一百萬架次航班、一億人次客運及一千六百萬噸貨運。此外,客貨運流失還會影響上游的融資、保險、專業服務,以及下游的旅遊、零售及展覽等行業,對香港經濟造成災難性的打擊。事實上,從長遠發展着想,興建第三條跑道似乎已是無可避免,問題是,此項工程除了耗資巨大,而且涉及大規模填海,就算納稅人願意埋單,港府能夠平息社會上的爭議嗎?

其實,早於○六年發表的《香港國際機場二○二五規劃大綱》,機管局已經提出增建第三條跑道,有關建議經過多年討論,社會上已有一定共識,可惜最後卻無疾而終。今次重彈舊調,最大的爭議在於擴建工程需要填海約六百五十公頃,相當於目前機場面積一半,勢必影響環境及海洋生態,這又豈是弱勢政府所能擺平。

天地轉,光陰迫,港府虛度光陰,周邊城市則一日千里,空運需求急速上升。上世紀九十年代,人們仍在擔心珠三角機場太多造成浪費,十多年後的今日,幾個機場皆已趨於飽和,為了爭奪新增客流,廣州、深圳及澳門機場先後展開擴建工程,香港機場再不增建第三條跑道,不啻將空運龍頭的地位拱手讓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承認,早着先鞭是成功的因素,為了維持香港的競爭力,訂定一個長遠的機場發展策略已是刻不容緩。

然而,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港府官員口口聲聲早着先鞭,實際上說時天下無敵,做時無心無力,不僅機場擴建說易行難,即使已動工的大型基建亦是好事多磨。最經典莫過於港珠澳大橋工程的環評報告,竟然被一名綜援老婦以司法覆核輕易推翻,連帶其他數十項工程亦受到影響。須知道,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涉及大規模填海,對環境的影響絕不下於港珠澳大橋,誰敢保證不會引起爭議?誰敢保證不會遭遇司法覆核?

可笑的是,大橋環評被推翻後,港府沒有反躬自省,反而推卸責任,曾蔭權批評政黨及政客借環保及保育之名,濫用法律程序阻撓基建,損害香港利益。問題是,要不是政府無能,政客又怎可能有機可乘?當年港英政府也曾推出許多大型基建,當中不少涉及填海,為何從來沒人出來挑戰呢?

有人譏諷,要不是港英政府當年主動推出玫瑰園計劃,香港目前可能仍在使用啟德機場。弱勢政府寸步難行,增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的宏圖大計能否順利落實,只有天曉得。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