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學童讀書難 教育樞紐枉自吹

有一則寓言說,一位財主看中別人家的大樓,請來工匠照辦煮碗,可笑的是,他決定將大樓建在沙堆上,不管工匠如何勸喻也不聽,結果一場狂風暴雨降臨,整座大樓轟然倒塌。

港府揚言發展教育產業,打造區域教育樞紐,顯然也是沙堆上的大樓。英國名校哈羅在港開設分校,預定明年九月開學,儘管收費非常昂貴,仍然吸引逾千名學生報讀。在昨日的奠基儀式上,曾蔭權喜孜孜地說,哈羅在香港開分校,標誌香港教育發展的一個新開始,有助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

其實,哈羅招生大收旺場,除了名牌效應的因素,亦反映家長對本地教育失去信心,所以,這與其說是香港教育發展的新開始,不如說是香港教育失敗的新標誌。

事實上,國際學校收費高昂,大部分香港學生根本可望不可即,尤其是對於那些跨境學童而言,連來港上學也困難重重。

所謂跨境學童,是指在內地居住的香港學生,目前已超過一萬人,他們每天都要兩地奔波,當中的苦況不足為外人道。荒謬的是,跨境學童人數愈來愈多,港府提供的便利安排反而愈來愈少,九月起,當局以邊境交通不勝負荷為由,計劃進一步收緊俗稱「禁區紙」的學童禁區通行證,迫使小四以上學生自行過關上學。

跨境學童的增長趨勢早可預見,港府沒有及早採取因應措施,改善邊境交通,反而減少禁區紙的數量,對學童造成不便,漠視學童安全,簡直豈有此理。按照當局的邏輯,公共醫療不勝負荷,港府是不是也要限制病人求醫?救護車數量不足,當局是不是對求救者見死不救?

可以預料,隨着愈來愈多港人遷往內地居住,跨境學童的數量必然有增無減,港府再不提升配套設施,一味小修小補,問題只會繼續惡化。萬一學童發生意外,當局承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從收緊禁區紙的政策中,人們可以看到港府官僚僵化,政策脫離現實,罔顧學生的實際需要。事實上,港府大事辦不成,小事一團糟,綜觀回歸十多年的教育政策,可以用一個「亂」字概括,左一個改革,右一個微調,令學校教師不堪其擾,令學生家長無所適從,所謂優質教育不知從何談起。

可笑的是,港府連本地學生也無法照顧,卻好高騖遠,要打造甚麼區域教育樞紐,簡直是癡人說夢。至目前為止,當局推動教育產業的最大舉措,不過是撥出幾塊土地,引入一些國際名校而已。這樣的教育樞紐,根本與廣大市民毫無關係,不但無法提升教育質素,反而製造教育不公,富家子弟可以入讀貴族學校,接受一流教育,窮人子女則被迫承受苦果,成為教育亂象的犧牲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計,港府沒有為教育發展進行全面、長遠的規劃,沒有為本地學生提供優質、持續的基礎教育,則所謂區域教育樞紐終究不過是鏡中月水中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